◎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报庙:bào mià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旧俗,人死后,亲属到土地庙报告死亡消息叫报庙。 萧红 《生死场》七:“后村的庙前,两个村中无家可归的老头,一个打着红灯笼,一个手提水壶,领着 平儿 去报庙。”
1、【释义】:1.旧俗,人死后,亲属到土地庙报告死亡消息叫报庙。
4、死者如为移民,家人在请茶房的同时,要派人携供品、黄钱等到土地庙或城隍庙“报庙”,为土地爷、城隍爷烧香、送浆水,俗称“送财送水”。
5、报庙:亦称“送倒头纸”。
6、老年人死后一般停放三日,摆设供祭,子女皆穿白,叫“戴孝”,一天三次到土地庙报庙,第二日由子女、亲属将死者装入棺内,叫做“入殓”,入殓后,灵柩仍停于明间正北,子女守灵,亲友吊唁,晚上报大庙,半夜送盘缠。
7、过去,范庄规模较大,村东、村西各有一座五道庙,人们就近报庙。
8、出殡前一天晚上要报庙,盖棺时有德高望重之人手持烙饼,在棺盖上滚一个来回。
10、在出殡前每天都得早中晚三次报庙。
11、雇了几套和尚、老道班子,吹奏挽歌报庙,送路、跑方渡桥、放焰口、超度亡魂、老太太遗体入殓后,放了“五七”(三十多天)龚子和的亲朋好友、故交知己甚至沧城官府衙门、商家、铺户、街坊邻居各个方面,都来吊唁悼念,龚子和兄弟二人堪称孝子,黑白跪在遗体旁为老母守灵。
12、谓之“报庙”(烧“到头纸”)。
13、老人死亡后,要经过置办棺木,制做寿衣、入殓、报庙、守灵、报丧、戴孝、吊唁、出殡、追祭、圆坟等程序,还要过一七、五七、百天、周年、二年、三年等祭日。
14、五道庙是人死后报庙的地方。
15、五道庙在河东北坡沿,谁家有老人故去,都要来此报庙。
16、后来人们在报庙压纸时,总觉得有人似的。
17、殡葬前两日,报庙请魂。
18、诸如祈福于龙王,便可普降甘霖,以缓旱情;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生儿育女有送子老母;人死了,魂魄要去另外的世界,主管阴司的地方神有五道爷,所以孝子们要先到五道爷那儿报到,每天晚上都要去五道庙烧纸磕头,如不报庙,五道爷不管,亡魂就会变成野鬼,到处漂游受罪。
19、沈先生在写给三姐的信中提到“报庙”,当即“告庙”。
20、东西五道也就相继有人报庙。
21、以上丧葬习俗,至新中国成立后,有的尚沿用,有的已废止,有的是新俗,一般沿用的有小殓、报庙(已无土地庙),七十年代改为火葬,设灵堂祭骨灰盒(骨灰盒上有死者姓名、像片,代神主),孝子守灵,亲友吊唁。
22、这些曲子,多用于“座棚演奏”和“报庙”回来或“报大庙”及“行三献礼”。
23、复出的双奎班本日报庙,花名如下;生行杨隆寿、迟月亭、曹允杰等十八人。
24、每天早中晚三次饭前,由管事人带着,孝子们提着孝棒,到土地庙“报庙”。
25、报庙时还有一外姓人提一桶“浆水”,他的任务是往土地庙四周洒“浆水”。
26、这些曲子,多用于“座棚演奏”和“报庙”回来、“报大庙”、“行三献礼”等。数年之后,乡村丧葬渐渐复旧,但“报庙”、扎“社耗”等旧仪式废除,规模也小。
27、(即孝子石),在村西土地庙前,是供谁家私人报庙开锁时子孙跪下磕头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