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龙藏:lóng c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龙臧 ”。《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后因以“龙臧”指潜藏勿用。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轩辕 、 神农 、 赫胥 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夫神圣主使然。”亦作“ 龙臧 ”。龙宫的经藏。指佛家经典。佛经故事相传 龙树 入龙宫赍《华严经》。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足蹈慧门,学通龙藏。” 唐 沉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 清 黄宗羲 《青词》:“爰集胜侣,用翻龙藏,清梵悠长,儼慈音之在邇。”见“ 龙藏寺碑 ”。
1、《龙藏寺碑》楷书,亦称《正定府龙兴寺碑》,立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它不仅记载了隆兴寺的始建,具有史料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为隋代刻碑中的精品。
2、等居士鉴于《龙藏》因年久不能残佚,就倡募款项,采用抄补、装裱、缝隙等办法使“补藏之功德”得以竣事。
3、隋代著名的碑刻有:《龙藏寺碑》、《曹植碑》、《贺若谊碑》、《孟显达碑》、《宁□碑》和《董美人墓志》、《苏孝慈墓志》、《元公墓志》和《元公妻姬氏墓志》等。从《龙门二十品》、《爨宝子碑》、《张黑女墓志》、《张猛龙墓志》、《龙藏寺碑》、《郑文公碑》等北魏石刻和《石门铭》、《张迁碑》、《乙瑛碑》等汉碑得益最多。
4、居四川新繁龙藏寺,含澈弟子。
5、光绪三年(1877年),吕子丹回新繁,把《五瘴说》拓片送给龙藏寺的方丈雪堂和尚。
6、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
7、星期天早上天蒙蒙亮,我起了床,穿好衣服,拿着照相机和弟弟去转龙藏的高山上观日出。
8、碑系隋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命为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造龙藏寺而创立的石碑。河北正定隆兴寺,在隋开皇六年(586年)开始兴建,本来叫做龙藏寺,唐改名为隆兴寺。
9、如《景德传灯录》,是据铁琴铜剑楼所藏宋本及金藏本之《传灯玉英集》详加校勘,同时参校宋碛砂本、元延?本、明径山本、清龙藏本而汇其异同,是集诸本异本大成的新版本。
10、摘要介绍和评析了鸟居龙藏等日本学者对云南的田野调查、华南民族史、傣族史、南诏和大理国史、倭族之源、照叶树林文化、神话、民间故事、民间信仰和民间祭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系统地分析了日本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全貌、学术研究的轨迹及新动向。
11、清光绪二十一年,慈运长老晋京请颁《龙藏》并蒙敕额为“报恩禅寺”。唐乾符二年(876)敕额千乘禅院,至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为福严禅院,俗称福严寺。
12、隋张公礼《龙藏寺碑》:“故知业行有优劣,福报有轻重。
13、’”隋张公礼《龙藏寺碑》:“慈爱之旨,形於翰墨;哀?之情,发於衿抱。
14、集隋代《龙藏寺碑》而镌,字体古风流溢。
15、《龙藏寺》兼收北朝的雄浑端严和南朝的俊美劲俏,享有“六朝集成之碑”的美誉。
16、送龙藏寺的一堂,又由雪堂和尚木刻拓印传世(现宝光寺念佛堂还残存两幅),影响颇大。
17、明李贽《与焦弱侯书》:“然而?鹏化焉,蛟龙藏焉,万宝之都,而吞舟之鱼所乐而游遨也。
18、鹭鸶等鸟类亦回到东湖、龙藏寺树林群栖。
19、新繁令程群栋尝请于东湖壁画瑞莲图,并于龙藏寺壁画松,柯干盈丈,二图数十日始成,观者嗟赏。
20、其间,他初以《颜勤礼碑》为蓝本,继而上溯魏晋,遍临北碑,尤以北魏《郑文公碑》、《张玄墓志》和隋之《龙藏寺碑》用功最深,奠定了楷书规模。
21、光绪六年(1880年),雪堂和尚将《五瘴说》翻刻于龙藏寺碑林。
22、现发现成都新都区龙藏寺保存有模式标本母树,树龄近200年,至今生长开花正常。
23、精于碑帖考鉴,经其片集鉴定之珍本碑帖如《宋拓王羲之十七帖》《隋龙藏寺碑》等,已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及文物出版社出版。
24、经清初高僧大朗和晚清诗僧雪堂主持,敬贤重才,招致文人荟萃,诗人书法家辈出,建龙藏寺碑林,树大朗和尚筑堰治水功德碑。
25、清刻本,首序,尾署“天龙藏主人题于素政堂”。
26、内容是《瘗鹤铭》、《龙藏寺碑》、《十七帖》等,均系多年搜集和复制的。
27、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28、不付能河清海晏,雨顺风调;兵器改为农器用,征旗不动酒旗摇;军罢战,马添膘;杀气散,阵云消;为将帅,作臣僚;脱金甲,着罗袍;则他这帐前旗卷虎潜竿,腰间剑插龙归鞘。地上一层至五层供奉五方五佛,塔壁供奉万佛;六层供奉台湾佛教会赠送的镇寺之宝‘龙藏’;七层为‘梵音阁’,采
29、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乘寺。
30、从《龙门二十品》、《爨宝子碑》、《张黑女墓志》、《张猛龙墓志》、《龙藏寺碑》、《郑文公碑》等北魏石刻和《石门铭》、《张迁碑》、《乙瑛碑》等汉碑得益最多。
31、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单人加零)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经过。
32、安岳卧佛院藏经洞、巴中南龛石窟、新都桂湖龙藏寺碑等多处石质文物封护加固工程中应
33、不久,去定州龙藏寺附近开秘密会议,参加者多为后起的青年军人。
35、因而,学校对他颇为器重,曾奖励他《龙藏寺碑》、《黄敬兴太史读书乐》、《王右军草决歌》、《雪鸿轩尺牍》、《唐诗》等名家书帖以鼓励之。
36、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37、为隋开皇六年(586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身楷书30行,行50字。
38、《■黑豆集》引语录至二万五千余言,不可谓不详,然其阙略犹是,尝考其故,《龙藏》本盖刊于雍正十一年禁毁《北游集》之后,禅和子怵于世网,凡涉宫廷旧事,一概不敢留遗。
39、右隋《龙藏寺碑》,齐张公礼撰。
40、在碑帖及版本研究方面发表过《隋龙藏寺碑》、《泰山石刻考略》、《〈淳化阁帖〉存世最善本考》等很有见地的论文,具有高水平的鉴定能力。
42、《隋龙藏寺碑》讲述了龙藏寺碑,隋开皇六年(公元五八六年)恒州刺史王孝零为劝造龙藏寺所立。
43、《大清重刻龙藏汇记》佛书。
44、隆兴寺因为创建年代久远,寺内碑碣林立,最珍贵的一件当推龙藏寺碑,为隋开皇六年(586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身楷书30行,行50字。
45、后又将明代纸经2万多卷,清代木雕《龙藏经》板77000多块运藏于此,更使这一著名的佛教圣地增添了“瑞彩祥光”。
46、莫邪剑化为龙藏于湖底,等到干将剑,双剑同归而去,消失在世间。
47、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
48、为隋开皇六年(586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身楷书30行,行50字。桂湖碑林的龙藏寺碑宫、雅安蒙山永兴寺、白马寺喷珠泉都曾留下过他的书法作品。
49、南朝齐张公礼《龙藏寺碑》:“戒香恒馥,法轮常转。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