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彖辞:tuàn cí 基本解释:[writings on the implication of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Book of Changes”;commentary on meaning of diagrams in the Classic of Changes] 《易经》中论卦义的文字。也叫“卦辞”●详细解释:1. 指《周易》中的卦辞。《左传·昭公二年》“见《易·象》与《鲁春秋》” 唐 孔颖达 疏:“故先代大儒 郑众 、 贾逵 等或以为卦下之彖辞, 文王 所作。”按,象,或以为非《易》十翼之《象》,应是《象魏》。见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易·乾》“元亨利贞” 宋 朱熹 本义:“元亨利贞, 文王 所繫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2. 指《周易》中的爻辞。《易·繫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郑玄 注:“彖辞,爻辞也。”★◎ 彖辞 tuàncí[writings on the implication of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Book of Changes”;commentary on meaning of diagrams in the Classic of Changes] 《易经》中论卦义的文字。也叫“卦辞”★《易经》中统论卦义的文字。相传为文王所作。
1、《易?革?彖辞》记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2、彖辞】比,辅也,下顺从也。
3、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
4、《彖辞》说:大过,意思是大而过当。
5、乾坤两卦外其余各卦,如果是六爻皆动,则以变卦的彖辞断之。
6、《彖辞》说:崇高呵,大地的开创之功。
7、《易?系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8、至雍又不以卦辞为《彖》,而谓观乎《彖辞》者,即孔子自谓其《彖传》。
9、卦辞原来称彖辞。
10、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
11、其中《革卦?彖辞》称:“天地革而四时成。彖辞也叫卦辞。
12、【译文】《彖辞》说:?,就是决断的意思。
13、【译文】《彖辞》说:“遁”、“亨”,即是退隐则通泰的意思。《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名言。
14、但要注意的是,这些解释未必是彖辞本来的意思。
15、能读古人论此三脏病证者,则于其治法思过半矣。《易?系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16、⑩《彖辞》以“类”字释“朋”,取“同类为朋”之意,与经意不合。
17、《彖辞》正缘此意进行解释。
18、我们看到很多彖辞、象辞都在赞叹这个时,“时之义大矣”!
19、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20、《谦》卦彖辞:“谦,亨。
21、裁断一卦之义的文辞,叫彖辞。
22、096.何谓“彖辞”、“象辞”、“文言”?
23、爻辞只断定该爻的吉凶,彖辞则断定整卦的吉凶。
24、《革彖辞》云:‘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25、每个卦有一个卦辞、一个彖辞、一个象辞;每个爻有一个爻辞、一个爻的象辞。
26、【译文】《彖辞》说:大过,意思是大而过当。
27、357.《彖辞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8、元亨利贞”就是彖辞或者卦辞;其余六爻的筮辞就是爻辞。
29、③孚号有厉:《彖辞》解“孚号”为号令。
30、的卦爻辞,另有《传》的《文言》、《彖辞》、《象辞》三部分。
31、洋《彖辞》译文。
32、《彖辞》的最后两句话,可是宋儒把它因断了。
33、【译文】《彖辞》说:?,就是相遇的意思,即指初六阴爻与其余五阳爻相遇。
34、动则循卦节,静则因彖辞乾坤
35、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
36、‘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解释彖辞亦即卦文);‘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解释彖辞)。
37、则应该是为彖辞作的“传”,也就是对彖辞的解释。
38、【译文】《彖辞》说:《晋》,就是上进,好比太阳升到地面上。
39、又《艮?彖辞》“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40、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41、开展为六十四卦,又属之以辞,是为《彖辞》。
42、《易经??蒙卦??彖辞》曰:“蒙以养正,圣功也。
43、【译文】《彖辞》说:贲,通达。
44、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45、《易?革?彖辞》“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46、另据《易经?乾卦?彖辞》载:“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47、《蒙》是《周易》的一个卦名,该卦彖辞中有“蒙以养正”语。
48、(《周易?大壮?彖辞》)“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