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16
更新于

金口:jīnkǒu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对他人之口或言语的敬称。南朝梁萧统《七契》:“鄙人固陋,自潜幽藪,必枉话言,敬聆金口。”前蜀贯休《拟齐梁体寄冯使君》诗之三:“伟哉桐江守,雌黄出金口。”清李渔《意中缘·诳姻》:“梅香不住的斟酒,待我与娘子谈心如今开一开金口吧!”洪深《鸡鸣早看天》第一幕:“林先生:(向李世昌)马上就去‘拍照片’么?希望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李世昌:谢你的金口。”2.特指帝王之口或帝王之言。宋王禹偁《初出京过琼林苑》诗:“琼林侍游宴,金口独褒扬。”明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玉音之盟,金口説合。”《人民文学》1981年第9期:“嬴政说:寡人历来金口不开,开口不改。”3.佛教语。谓佛之口舌金刚坚固不坏。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前佛后佛,谅同金口。即教当教,寧殊玉牒。”唐王维《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非夫自得性空,密印心地,见闻自在,宗説皆通者,何以证玉毫之光,辨金口之义。”唐裴漼《少林寺碑》:“如来金口之説,连云可庇。”★佛教称如来佛的口。以佛陀身形金黄色,所以称其口为「金口」。★对他人言语的敬称。【造句】敬聆金口★不妄言。比喻言语的重要相传周朝有金人,三缄其口,所以称不妄言的人为金口。★不妄言。比喻言语的重要。《通俗编.言笑》:「启金口,……家语,周朝有金人,三缄 其口,故后人以不妄言者为金口也。」对他人言语的敬称。南朝梁.萧统〈七契〉:「必枉话言,敬聆金口。」天子所说的话。明.高明《琵琶记.第一二出》:「玉音主盟,金口说合。」佛教指如来佛的口。以佛陀身形金黄色,故称其口为「金口」。唐.孟浩然〈与张折 冲游耆闇寺〉诗:「贝叶传金口,山楼作赋开。」

1、钟正知道搞错,但皇上金口玉言无法更改。

2、在凯旋的途中,潘美就曾经向曹大平章事祝贺,因为大宋的皇帝金口玉牙,从不失信。

3、著《地理索隐》、《金口诀》、《神火精》。

4、战金口,沉贼船,登岸纵击,斩贼酋一人。

5、该书上卷专讲六壬神课金口诀的基本格式与法则。

6、自古皇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7、世传神课金口诀,命谓述自孙氏膑,膑始清大六壬,尤歉其博而弗约,遂择其简粹神妙之最,辑为此书,傅行於世,占无不应。

8、」皇帝金口玉言一出,龙厂山也就成了富贵山。

9、一阵急骤的雷电后,石敢当软瘫在地上,他用力地保住了他的金口玉牙。

10、可是公主们却金口玉言,说的话就是法律。钟正知道搞错,但皇上金口玉言无法更改。

11、可是公主们却金口玉言,说的话就是法律。

12、金口以金水河入长江口得名。

13、金口不曾说蠢话

14、铎,本为金口木舌之铃,上古传布政令时,

15、我听说你对我的东家作了次社交拜会。她平时金口难开,非常讲究社交礼节。

16、提升日常口才的重要价值,随时随地打造自己怕“金口玉言”。

17、但皇帝金口玉言,他既说出口,御膳房就得做出来。

18、我相信你是个好心肠的人,先生我一心希望能如你的金口,否则她们就不堪设想了。

19、金口引水线上段引永定河水至石景山,设闸。

20、皇帝金口玉言,于是,当地人也叫它“啥”汤。」皇帝金口玉言一出,龙厂山也就成了富贵山。

21、只是外人不明白罢了,这就是大六壬金口诀被誉为“袖中金”和“袖里乾坤”的原由。

22、巡游到此地,脱口念成宝坻“√di”,从此就成了金口玉言。”钦差大人说:“圣旨期限三天,金口玉言,谁也改不了

23、六壬神课金口诀的课体运用格式为:取地分,排十二将神、贵神,遁人元及神将干,立成一课。

24、后有缘研究“数字信息”,为了使其成为完整系统的术数体系,编著了《数字信息预测学》上中下三册、《数字信息预测-答疑一百一》、《数字信息预测真诀笈》、《数字信息断阳宅》、《数字信息断阴宅》,《数字信息姓名学》等,并整理了《金口诀六壬》、《一掌经算命》及《小六壬推吉凶》等术数知识。

25、一百五当时我认为是妹妹“瞎胡闹”,但是事实证明我妹妹没有比这更金口玉言的了,>。

26、我们一定痛改前非,改邪归正,我们可以发誓,只要女侠金口一开,我们一定烧香拜佛,为你立一个长生牌坊!也会每天忏悔自己的罪行!

27、封建时代,皇帝金口玉言,不便悔改。

28、皇帝金口玉言,话已出口,不能收回。

29、1926年参加北伐,随谷青云旅长在激战荆沙、公安、黄金口战斗中立殊功

image.png

30、皇帝老子是金口玉牙,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31、皇帝金口玉言,于是,当地人也叫它“啥”汤。

32、金梁对金口、金银堆百斗。

image.png

标签: 金口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金口

本文网址: https://moushishe.com/post/51407.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