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命浊:mìng zhuó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佛教语。“五浊”之一。谓末世众生因烦恼丛集,身心交瘁而寿命缩短。《法华经·方便品》:“诸佛出於五浊恶世,所谓刼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楞严经》卷四:“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準,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1、(此六用之)性中(本)相知,(但于)用中(却)相背,(其)同(与)异失(去一)准,相织妄成,我为命浊。
2、它虽不忌土,但多见则为命浊之人,见路旁、大驿土更浊,为财敝生祸之命,见辰、戌、丑、未之土尤凶。
3、《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二说有十二浊,即示现劫浊、示现时浊、示现众生浊、示现烦恼浊、示现命浊、示现三乘差别浊、示现不净国土浊、示现难化众生浊、示现说种种烦恼浊、示现外道乱浊、示现魔浊、示现魔业浊。
4、四浊中又以见浊、烦恼浊二者为浊之自体,而成众生浊与命浊二者。
5、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6、识阴、而超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7、是人则能超越命浊。
8、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9、即劫浊(kalpa-kas/a^ya)、见浊(dr!st!h!I-k.)、烦恼浊(kles/a-k.)、众生浊(sattva-k.,又名有情浊)、命浊(ayuh!-k.,或名寿浊)。
11、善恶、不忠不孝等普遍现象;“命浊”是说末法期中众生横死、短命、夭寿之现象多见,这是因为众生之不善共业所致。依窥基《法华玄赞》卷四等所述,命浊者以本识名言种子由业所引的命根为体,善业力弱则命根渐短,此为杀生业之所招感。
12、我当灭此劫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
13、众生因恶业增加,故而寿命渐减,从往古八万四千岁,到满百者稀,是为命浊。
14、劫浊”指末法中天灾人祸频生,仿佛大自然之定律变得大乱似的;“见浊”指在末法中,与正法相违矛盾之邪见充斥世间;“烦恼浊”是指末法中之众生贪嗔痴极重而增长;“众生浊”是指末法中之众生不信因果善恶、不忠不孝等普遍现象;“命浊”是说末法期中众生横死、短命、夭寿之现象多见,这是因为众生之不善共业所致。
15、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
16、五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与“命浊”共五种末法时代的现象。
17、我们在想事情、做事情的时候,都没有长期的思考,没有永续经营的想法,顾得了今天顾不了明天,认为我的生命只有今天没有明天,于是急功近利,只注意到很短时间的损益,没有长远的打算,这就是命浊。
18、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与“命浊”共五种末法时代的现象。
19、谓无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五浊垢染的清洁世界。
20、在这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的五浊中,刚强众生难调难伏。
21、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2、前面经中释命浊云:“汝等见闻元无异性(即一性也),(然)众尘(令之)隔越,无状(无端)异(相)生(起,成为六
23、(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24、五浊即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25、能为甚难悉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6、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见浊以五利使为体,命浊指连持之色心为体。
27、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