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脱漏:tuōlòu 基本解释:[beleftout;bemissing;beomitted]漏掉,遗漏这里脱漏了一行●详细解释:遗漏;漏掉。南朝宋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寿书銓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於略,时有所脱漏。”唐杜甫《又观打鱼》诗之一:“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清顾炎武《日知录·阙文》:“桓公四年七年,闕秋冬二时,定公十四年,闕冬一时……皆《春秋》之闕文,后人之脱漏也。”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脱漏tuōlòu[beleftout;bemissing;beomitted]漏掉,遗漏这里脱漏了一行★遗漏。唐.杜甫〈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诈骗。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游手》:「假借声势、脱漏财物。不一而足。」
1、后来的吴昌硕“以善书《石鼓》闻,变《石鼓》平正之体而高耸其右,点画脱漏,行笔骜磔,《石鼓》云乎哉!后学振其名,奉为圭臬,流毒匪浅,可胜浩叹!”(商承祚《说篆》)东之篆的另一特色是“神闲”。
2、新译的《华严经》,虽然增加了《如来现相》、《普贤三昧》、《华严世界》及《十定》等品,却脱漏地婆诃罗所补译的“文殊伸手过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文。
3、且眷怀故国,匿迹穷居,其志节深有足取,而《宋遗民录》诸书乃竟脱漏其姓名。”??清?庄?《复堂词序》因为他一方面要强调这个,要托志帷房,眷怀君国。
4、前景化的部分即为“注意窗”,而背景化的部分则为“注意脱漏”。
5、这里脱漏了一句。
6、对这些字词进行考证,有益于解读和利用此类文献,补正相关文献中的讹误或脱漏之处。
7、本文举例讨论了中华书局本《宋书·州郡志》脱漏方面的问题,并试为补正,凡33条。
8、松竹梅兰,不具形似,荷芦写(此处疑有脱漏)俱有高致。
9、此外,该书亦偶有错简、脱漏之处。
10、粮从田出,既有赔粮之户;即有无粮之田,岂可使得业者任其脱漏,无业者代其追比?
11、在《***》走向社会的时候,一个遮蔽了它的信息价值的问题突现出来,这就是现存最早版本《***词话》俗字讹字太多,脱漏错简不少。
12、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故事,江南天子则白?帽,公卿则巾褐裙襦。奏列《清丈条例》,厘革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得官民屯牧湖陂地八十余万顷。
13、本书引用的资料有一部分首先是间接从别的论著中看到的,在使用时能找到原文的尽量做了核对,改正了不少鲁鱼亥豕、增衍脱漏乃至张冠李戴的错误。
14、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有些篇章正文与书内“常用词”、古汉语知识引例之间,存在着标点异样、断句不文字脱漏、字体异形、文字倒置等问题。
15、《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五年》:“民部侍郎裴蕴以民间版籍,脱漏户口及诈注老小尚多,奏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
16、编者将文献中的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改为相应的简化字和正体字;对文字错衍脱漏的订正,简单的用符号标出,复杂的用文字说明。
18、1661年常州大旱,饥民饿莩盈路,杨廷鉴提议知府设立粥厂多处,城市设在寺院空地,乡村设于里社公所,他还亲自指授救灾民的方法,以防拥挤脱漏,以1662年春至夏共150天,“自城迄乡凡70里,救活灾民不可胜计”,杨廷鉴轻财好施,乐善不倦,他在常州民间有很好的口碑,在京的常州籍官员赞诵他,以为活佛度世,称他为山中宰相,杨廷鉴为此已“殚精耗神,筋疲力竭,不可复支”。
19、卿手握强兵,身居大镇,不能遮围擒戮,致令脱漏猖狂,虽则上系天时,抑亦旁由人事。
20、隋代为加强对人民的搜刮,严防脱漏户口、隐瞒年龄和逃避赋役,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高祖令州县貌阅:“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21、有关钱粮等事明律科罪较唐律重?但“脱漏户口”、“商嫡子违法”、“别籍异财”?“居丧嫁娶”、“良贱为婚”等科罪却较轻。
22、在这份记录中有几处空白(脱漏)。
24、八那时候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书全都靠抄,因为抄书人的水平良莠不齐,所以错字别字甚至整段脱漏都是常事儿,更别说还有些自以为是的儒生擅自加以篡改。
25、唐杜甫《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26、《又观打鱼》诗之一:“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27、全书10卷气韵贯通,字体和墨色前后一致,无错讹脱漏,显示了明代抄本的风格和抄书家的功力。
28、每一书写手都要按考生原卷逐字逐句地抄写一遍,不许有任何差谬、脱漏及添换。
29、那时候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书全都靠抄,因为抄书人的水平良莠不齐,所以错字别字甚至整段脱漏都是常事儿,更别说还有些自以为是的儒生擅自加以篡改。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