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二姓:èrxì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指缔结婚姻的男女二家。《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汉焦赣《易林·夬之复》:“姬姜既欢,二姓为婚。”2.指两个封建王朝。《汉书·龚胜传》:“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宋书·袁粲传》:“粲自以身受顾託,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寧有晋未禪宋,輒耻事二姓,所作诗但题甲子,而自取异哉?”3.指两个夫家。元陈樵《节妇赋》:“予敢辱先人之教兮,以一身而事二姓!”
1、殷祖己之后迁于挚,分为挚执二姓。
2、明洪武二年(1369年),郭、李二姓由山西省洪洞迁来立村,取名郭李庄,后李姓迁走,遂改称郭家庄。
3、庄严宗亲总会,各国华人庄严二姓联宗的世界性组织。
4、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5、《古今姓氏辨证》一书考证“邹”、“屠”二姓时的说法,当年蚩尤在涿鹿战败,其部落成员归顺于黄帝之后,有一部分曾被安置在一个叫“邹屠”的地方,因而得姓,再后来,他们的后裔又分成“邹”、“屠”两个姓氏。
6、仪式,古籍《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7、二姓家族迁此立庄,因靠近李村取名黄金李村。
8、当傅丽川长大成人后,为了回报养父刘荣的承危抚育之恩,便一身承二姓宗祧。
9、良辰既至,婚礼已举,二族崇饰,威仪有序”,(蔡邕《协和婚赋》)在汉代人的眼里,婚姻是缔结二姓之好的喜事。
10、《汉书?龚胜传》:“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11、先来说说我国古代婚礼仪式,古籍《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12、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
13、慎一公三传有讳世掌者,少孤,受养于外家方氏,故其子孙悉从方姓,唯昏丧告祭乃复璩姓,璩方二姓遂得两存。
14、韩营明初,韩连春与常姓同时从山西迁此定居,以二姓定村名为韩常营。
15、在中国古代被认为“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头等大事。
16、《昏义》第一段曰:「昏礼者,将行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又曰:「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
17、’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焉!
18、媒人所司职责,文雅的说法,是“通二姓之好,定家室之道”,通俗讲来就是男女婚事。
19、二姓或五姓,是陵户人数,可能是黄帝陵的守陵人。
20、周本与诸将至金陵劝进,归而叹曰:“吾不诛篡国者以报杨氏,今老矣,岂能事二姓乎!
21、叱李氏,亦称叱利氏、叱列氏、叱黎氏、叱伏列氏,即中国北方古高车族十二姓之中的泣伏利氏。
22、乔吉(1280?1345),一作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注:大乔、小乔本姓桥,后桥、乔二姓不分,都作乔,通称二乔,连他们的父亲也被叫做乔国老。
23、早暮愧惧,莫知所为,安敢复望如此!”泳乃令人通媒妁,助佑进羔雁,尽六礼之数,交二姓之欢。
24、此二姓皆友谅之裔,世食猪婆龙肉,他族不敢食也。
25、饬查王墓所有神道享亭、牌坊,修理整饬,於安、温二姓中各遴一人给顶戴奉祀。
26、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後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几於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於庙,而拜迎於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於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27、景、姜二姓在清乾隆元年(1736年)由四川同一天迁来,景姓头午,姜姓下午,故以景姓取名景家庄。
28、《礼记?昏义》则日:“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29、后来胡毋、毋丘二姓省文也改为单姓毋氏,称毋姓。
30、克和营据传明末柴、胡二姓居此,时名柴胡营,讹音称克和营。
31、古时有个朱陈村,一村中只有二姓,世为婚姻。
32、190户701人,有孙刘二姓,民国修县志载有二柳树隶属沿革清朝乐安县、端智乡,1911年端智乡端六保,1914年广饶县耻区,1929年七区,8月十区,1945年6月至9月七区,1948年12月七区三柳乡,1956年1月三柳区三柳乡,1958年9月东风十一社,十月赵嘴公社,1960年1月广北农场二分场,1974年2月广饶县赵嘴公社,1984年7月丁庄乡,1994年4月丁庄镇,50年代出现了全国一至三届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李田英,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家业合作社。
33、七十二姓者,摄提、合雒、连逋、叙命之四纪也。
34、婚礼”:在《礼记.婚仪》“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昏礼者,礼之本也。
35、你我两家的孩子既然情投意合,我们成为二姓之好,这也是一件好事。
36、咸丰《安顺府志》卷一五《风俗志》载仲家七大姓中有罗氏.有的罗人,则由湘北南迁于湘南,加入了瑶族十二姓之一,如广西龙胜的白水保存的瑶族《评王券牒》中署有罗道门、罗行,原存湖南蓝山县荆竹乡新寨村的《万福攸同,兰桂腾芳》瑶人谱牒中有罗竹奉。
37、男女青年情意相投,男方用槟榔作聘,聘以染红的双数槟榔两座(每座4枚),用乳金写上“二姓合婚”、“百年偕老”吉祥语,与茶、糖果一起用银盘盛装,吹吹打打送至女家。
38、河东部称东汊,河西称西汊,河南称南汊,3个自然村成鼎足之势,以潘杨二姓居多。
39、士文赞务神州,名位通显,整齐风教,四方是则,弃二姓之重匹,违六礼之轨仪。
40、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
41、该村曹王二姓先祖,系姑表兄弟,曾共同寄斋堂贾氏篱下,自愿到斋堂贾家祖坟地黄岭之西守墓、垦荒并挖煤,二人成家立业,繁衍成村,至今仍是这两姓。
42、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曰达薄氏,七曰阿仑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罗氏,十一曰乞袁氏,十二曰右叔沛氏。
43、先来说说我国古代婚礼仪式,古籍《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44、自后魏据中原,此俗遂盛行于中国,故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
45、时齐王功高德重,天命有归,粲自以身受顾托,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
46、又有东钦蛮二姓,都是白蛮。
47、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
48、后来胡毋、毋丘二姓省文也改为单姓毋氏,称毋姓。
49、如“媒”,释为“谋也”,又进而说明“谋合二姓也”;“山”释为“宣也”,又进而说明“宣气散生万物”。
50、后因相继外迁,现存洪、李二姓。
51、各国华人庄严二姓联宗的世界性组织。
52、(注:大乔、小乔本姓桥,后桥、乔二姓不分,都作乔,通称二乔。
53、二姓越数百里赴职投状,而事外之人,辄从中鼓煽,构此奇变,狂生发难,恶少横起,董氏主仆之住房,一夕成烬。
54、当时该村40户,180口人,有齐、周二姓,为感大雾之恩,取村名“大齐周务”。
55、二百这和我们中国人传统中的“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事也”的婚配思想何等相似。
56、王氏与周氏联姻,其后裔子孙中有以二氏合姓为姓氏者,称王周氏。从此百家姓中新增了“傅刘”这个实际以二姓相合的复姓(合姓)。
57、宁以身见阎王,决不以身事二姓。一个小型的部落哨站则置身事外。
58、时有翟、谢二姓在此居住,称翟谢庄。
59、西湖村俗称黄麻担,居陈、黄二姓,距镇政府西偏南3公里.村原分东湖、西湖,东湖于清末兵乱拆毁,今存西湖。
60、高义居林、杨二姓,林为主姓,占全村人口80%。
61、礼须六礼之周,好合二姓之好。
62、叱利氏,亦称叱李氏、叱列氏、叱黎氏、叱伏列氏,即中国北方古高车族十二姓之中的泣伏利氏。
63、影响,夫妇属于儒家“五伦”之一《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
64、后来,王莽篡国称孤道寡,仰慕龚胜的高名,曾经奉印绥,安车驷马,恭恭敬敬地征拜他为上卿,可是,龚胜却在“吾受汉厚恩,岂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叹声中,绝食而死,高洁志行,垂诵千古。据上面的研究,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
65、庾信被强留于长安,内心是很痛苦的,因为他从此永别了江南;同时从封建道德角度来看,不仅是屈事二姓,并且是在杀他“旧君”的鲜卑族政权下做官,还被引为“失节”。
66、如《昏义》所讲“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一对新人各以一系红绳之半瓢交杯对饮,后合二半瓢为一体用红绳系牢成为婚礼上最重要的仪式,寓意不言而明。
67、《易林?小过之益》:“执斧破薪,使媒求妇,和合二姓,亲迎斯须,色比毛?,姑翁悦喜。
68、王莽代汉后被强征为太子师友、祭酒,拒不受命,对门人高晖等说:“吾受汉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岂以一身事二姓哉!
69、传》:“粲自以身受顾托,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
70、低离婚率的潮汕地区究其原由,在于:其一,潮汕人认为婚姻的主旨在于“结二姓之好”,若离婚,便是“结二姓之怨”。
71、谜底中的“合”字提示“己酉”二字合成“配”;“以为二姓之好”是对“配”的字义解释。
72、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73、明洪武二年(1369年),黄王二姓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迁此立村。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