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和羹:hégē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南朝宋宗炳《答何衡阳书》:“贝锦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唐钱起《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清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和羹苦,于野玄黄战血重。”2.喻宰辅之职。宋王禹偁《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五味调和的羹汤。《书经.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比喻良相贤臣辅佐国君处理朝政。唐.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诗:「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1、和”的内涵非常丰富,作为中国文化意识集中体现的“和”,主要包括着:和敬、和清、和寂、和廉、和静、和俭、和美、和爱、和气、中和、和谐、宽和、和顺、和勉、和合(和睦同心、调和、顺利)、和光(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和衷(恭敬、和善)、和平、和易、和乐(和睦安乐、协和乐音)、和缓、和谨、和煦、和霁、和售(公开买卖)、和羹(水火相反而成羹,可否相成而为和)、和戎(古代谓汉族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交和(两军相对)、和胜(病愈)、和成(饮食适中)等意义。
2、和羹食之地仙,可以水火不焦溺矣。
3、毛?豚?,亦有和羹。
4、抖擞旧心情,一笑酬春,不羡和羹诏。
5、导泉作井,和羹用以调梅。
6、好寻旧约,况和羹
7、正如朱和羹书论云:“秋鹰搏兔,侧翅一掠,翩然下攫”,说明其势顺平;“惊蛇入草,飞鸟出林”,说明其速度快捷,如果慢了或不顺势则会因拓性元素过量而出现怪曲之相。
8、想蕴藉、和羹风度。
10、【和羹】参见人物部将相“和羹”。
11、和羹,尔唯盐梅。1.《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12、《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
13、’”清朱之瑜《与源光国启》之十:“不平不戒,自知非和羹之才;日居月诸,何时观调烛之盛?
14、《尚书》称“欲作和羹,尔唯盐梅。
15、若作和羹休讶晚,堕烟雨,任春风,片片吹。
16、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
17、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认为:“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遂良)公。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凌丰致力于营造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构筑新的管理平台,提升个人、团队、企业的价值观,推崇高效的执行力,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8、前诗专言声,当一献降神之曲;此诗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献荐熟之章欤?
19、晋潘尼《火赋》:“和羹酋?,旨酒??。
20、梨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还可以做成汤和羹。
21、其特点是面条爽滑柔韧,成品咸、鲜、麻、辣、香五味俱全。她就势把饭碗和羹匙摔到了桌子上,新婚的日子就这么五味俱全?
22、说命》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23、《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24、《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25、《尚书》中记载:“欲作和羹,尔惟盐梅。
26、和羹:《郑笺》:“和羹者,五味调腥熟得宜。
27、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28、且夫笾、豆、俎、?,亦非隆古之器矣;和羹、燔炙,亦非隆古之食矣;古今相酌,而古不废今,于祭且然,而况荐乎?
29、纳乔坐,自入厨炊黍和羹,款洽臻至。
30、【注】?,菜和羹之器。殷勤自折早梅芳,调一鼎、和羹为寿。
31、⑸位窃和羹重:窃,谦词,窃居。
32、《尚书?说命下》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33、桔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
34、《鸣凤记?二臣哭夏》:“他也曾和羹妙手调金铉,他也曾丹楫宏材济大川。
35、乐沧海之广深,叹篙岳之高?,闻仲尼之赞商,感乡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近可而替否;故蒙冒瞽说,时有攸献,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闾,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谏。
36、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37、昨天晚上礼品盒送到的时候, ”普洛丝小姐说, “盒里的叉子和羹匙没有一件不放我流过泪,我哭得都看不见东西了。 ”
38、肉羹是夏商周人们的主要作肉方式,如果是给祖先吃的则不加任何调料,叫大羹。和羹,指调和有五味的费汤;大羹,不和五味的肉汤;铡羹,盛于容器中的羹汤。
39、故《诗》日:“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40、《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
41、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乐惟盐梅。
42、《七谟》有“乃有三牲之和羹,蕤宾之时面。
43、暖酒和服之,日再服,和羹粥吃并得。
44、典出《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