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1、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背、外踝、足跟创面9例。
2、外三关一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
3、本文根据局部解剖论述了发病原因,在治疗方法上认为以加深腓骨外踝肌腱沟的方法为优。
4、下肢部: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18寸,内辅骨下缘(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13寸,髀枢至膝中19寸,臀横纹至膝中14寸,膝中至外踝高点16寸,外踝高点至足底3寸。
5、通过患儿小腿外观、功能活动及膝、踝关节X线片检查,观察外踝移位情况、关节间隙及胫腓两端骨骺结构变化。
6、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
7、右手对右脚外踝骨贯气。
10、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胭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胭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11、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交于足少阴肾经。
12、皮瓣均成水滴状设计,开放外踝后方皮肤通道。
13、其支者:从?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14、目的:介绍外踝后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基础与初步临床应用经验。
15、目的探讨带筋膜外踝前动脉蒂外踝骨膜骨瓣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
16、足太阳行身之后,自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挟脊,抵腰,贯臀,入?中,出外踝,至小指。
17、目的探讨带血供第二跖骨底骨瓣移位修复外踝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18、描述了快速成形技术在胫骨外踝骨折的一般步骤和临床应用情况。
19、双踝骨折的预后比伴有内侧韧带损伤的外踝骨折差?
20、经对本组病例疗效观察认为:在踝关节损伤的处理中,外踝骨折的解剖复位和牢固定位是治疗的关键;
21、久之,两足外踝皆平偃,顶有珠光莹莹。
22、距骨在踝穴内发生内收致使压缩暴力作用与踝关节内侧结构,并造成外踝牵拉(图。3A)。此型损伤只有两度。
23、结论应用带腓浅神经的外踝上皮瓣是修复糖尿病足创面较理想的选择。
24、为了保持术后踝关节的完整与稳定,应仔细保护跟腓与距腓韧带,使其成为外踝牵开时的枢轴。
25、结论腓骨头与外踝较为相似。
26、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是治疗复杂距骨体部骨折的良好方法。
27、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
29、目的探讨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30、外三关二穴与外踝尖联机之中点。
31、结论:以外踝前血管为蒂的外踝骨膜骨瓣移位可修复距骨损伤。
32、目的探讨带筋膜外踝前动脉蒂外踝骨膜骨瓣的解剖学特点和治疗距骨病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33、贯胛侠脊过髀枢,髀外后廉中合,下贯内外踝后,京骨之下指外侧。
34、用针丝钉方法改良替代针丝或针针丝传统张力带手术方法。治疗89例尺骨鹰咀骨折,63例内外踝骨折。
35、与夹竹片相似的裹法,有人用大约三公分宽的竹片,用布包着垫在脚跟两侧和后面,帮忙把脚跟束小,也有人用铜板或一片凹形木片压在脚的内外踝缠裹,还有人怕脚裹弯的时候,脚面凸出太厉害形成鹅头,就用一个铜钱压在脚面上缠裹,这些方法都是硬生生地把脚用坚硬的东西束上去,来改造不够满意的小脚脚形,姑不论效果如何,仅少女在缠束过程所经历的那种刻骨铭心之痛,对现代人来说,可真是极不文明和不人道的做法。
36、用钢板固定外踝时要使其下端适应腓骨下段的外翻角。
37、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
38、外三关二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9、方法设计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创面。
40、证见口苦,善太息,胁痛,面垢,肌肤不泽,头额、目锐眦痛,缺盆并腋下马刀肿(指腋下淋巴结肿大),自汗,振寒,发热,胸中、胁、肋、髀、膝外至?骨外踝及诸节趾皆痛。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