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硬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30
更新于

痞硬:pǐ yì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中医谓郁结成硬块。《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集注引 喻昌 曰:“痞硬者,正虚邪实,中成滞碍,痞塞而不通也。”《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少阳可吐可汗可下》:“胸满热烦梔子豉,痞硬冲喉瓜蒂平。”注:“胸满痞硬,气上冲喉不得息者,太阳、少阳重邪也,宜瓜蒂散吐之。”

1、【功能与主治】治伤寒汗出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噫气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不利者。

2、证候特点为:往来寒热,郁郁微烦,心下急或心下痞硬,呕吐,口渴,便秘,或下利而肛门灼热,舌苔黄,脉弦滑。

3、本证虽与桂枝汤证类似,但头不痛,项不强,则与桂枝汤证有别,而以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为其主证,属痰实阻于胸膈,气机不畅。

4、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

5、小承气汤朴实黄,谵狂痞硬上焦强,益以羌活名三化,中风闭实可消详。

6、《伤寒论》171条“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甘草泻心汤方”集注引程知曰:“汗出解后,胃中不和,饮食抟结,故心中痞硬。

7、主要症状有形寒身热,心窝部有痞硬的感觉、腹泻不止等。

8、若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者,非为结胸,乃伏饮所结于里也。

9、鳖甲煎丸,是一种主治疟疾日积不愈的药,胁下痞硬有块,成为疟母

10、腹诊:腹力差,腹壁拘急,有轻度心下痞硬。

11、有旋覆代赭石汤,原治伤寒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12、以表未除也,故用桂枝解之;以里下虚也,故用理中以和之;干姜兼能散痞硬之功,甘草亦有和协热之用。

13、《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甘草泻心汤方”集注引程知曰:“此为汗后,未经误下,心中痞硬,水饮抟聚者,立治法也。

14、若邪未结实而早下,则有结胸、痞硬、挟热利等变证,因此伤寒家有下不厌迟、汗不厌早之说。

1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旋覆代赭汤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方,主治汗、吐、下后表已解而中气受伤,痰湿不化,胃气因虚而上逆,以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

17、①治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

18、主治胃气不和,寒热互结,心下痞硬,呕恶,呕恶上逆,肠呜下利,不思饮食,倦怠乏力

image.png

19、例如外感伤寒,误下伤胃气,外邪乘机而入,寒热互结,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不得安,成实中夹虚证。

20、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

21、{病状}面黄肌瘦,心下痞硬,饮食不化,时时噫气,大便秘结。

22、【主治】伤寒汗后,胃阳虚弱,水饮内停,心下痞硬,肠鸣下利;妊娠恶阻,噤口痢。

23、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24、《伤寒论》157条:“……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25、[文献摘要]《本草新义》日:“黄芩为治胃部痞硬,去热镇咳之特效药;又有止泻之效”。

26、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27、脉滑数,苔反腻,心下痞硬。

28、其人??汗出,头痛,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此表解而里未和。

29、【主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30、痞硬者,正虚邪实,中成滞碍,否塞①而不通也。

31、矾石化败血而消痞硬,收湿淫而敛精液,杏仁破其郁陷之滞气也。

32、注:“胸满痞硬,气上冲喉不得息者,太阳、少阳重邪也,宜瓜蒂散吐之。其心下急烦痞硬,是病在胃口而不在胃中,结热在里,则蒸蒸而发热,不复知有寒矣。

33、水邪之泛溢者,既浩浩莫御矣,且头痛短气,心腹胁下皆痞硬满痈,是水邪尚留结于中;三焦升降之气,拒隔而难通也。

34、【主治】伤寒少阳证,胁痛痞硬,脉弦数者。

35、【方剂主治】因凉药过剂,变为阴证,身目俱黄,四肢皮肤冷,心下痞硬,眼涩不欲开,自利蜷卧。

36、集注引喻昌曰:“痞硬者,正虚邪实,中成滞碍,痞塞而不通也。

37、《医宗金鉴?辨太阳病脉证上?瓜蒂散方》:“诸邪入胸府,阻遏阳气,不宣达,以致脑满痞硬,热气上冲。

38、【主治】疟疾日积不愈,胁下痞硬有块,成为疟母。

39、《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利下不止,心下痞硬”集注引喻昌曰:“痞硬者,正虚邪实,中成滞碍,痞塞而不通也。

40、阳明之腑属胃,夫惟邪腑而化热,故犯胃中则呕吐,犯上则痞硬,犯下则泄利,无非邪热入胃之所致,故宜攻下。

41、心下支结,即胸胁苦满,心下痞硬之轻者。

42、《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43、《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少阳可吐可汗可下》:“胸满热烦栀子豉,痞硬冲喉瓜蒂平。

44、治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

标签: 痞硬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痞硬

本文网址: https://moushishe.com/post/2989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