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389
更新于

安史之乱:ānshǐzhīluàn 基本解释: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详细解释: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4出处源由唐玄宗(注1.)天宝年间,因宠爱杨贵妃(注2.),沉迷游乐,遂渐不理政务,大权为李林甫(注3.)掌握,李林甫为了防止汉人官僚由日趋重要的边境节度使入都为相,跟他竞争,开始引用异族出身的人担任节度使。伊朗系孛库特人安禄山(注4.)便因此与李林甫结合,出任节度使。李林甫死后,外戚杨国忠为相。安禄山与杨国忠争宠,因惧身在边疆,有朝一日会被杨国忠(注5.)罢黜,乃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兵叛幽州,占领洛阳,造成为时九年的安史之乱。经历安史之乱时,原先的律令机构无法应付乱事,唐室乃将乃将边境藩镇组织迁入内地。节度使是律令机构逐渐发生问题所设的许多组织之一,而其重要性又超过其他使职。从安史之乱开始,到唐末,全国约设有四十五个节度使。每一个节度使常领有数州,甚或管辖十多州;而且除原有的兵权外,又兼任有行政权的观察使和辖区内最重要区域的州(称为使府)刺史。辖区内分为史府及其他的州(称为支郡)。使府由藩镇的主要兵力─牙中军屯驻,支郡则由牙外军屯驻,进而还将村落自卫的团练编入藩镇部队。于是,律令体制的中央→州→线的统治系统变成中央→藩镇→州→县,藩镇的动向渐具重要意义。大抵而言,藩镇往往独占辖区内的税收,任意任免官吏,增加军力,而有自立的倾向;安史叛军的降将被任命为节度使时,这种倾向更加为明显。在所有藩镇中,独立倾项最强烈的是河北三镇(天雄、成德和卢龙)。藩镇的独立倾虽然浓厚,亦有程度之别。比较从顺唐室地当时称为「顺地」;自立倾向较浓而不服中央的称为「反侧之地」,后者以河北三镇为最。但是,在自立化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与其说是藩镇的权力中枢部门,倒不如说是牙中军。如果中央欲将藩镇纳入官僚体制,节度使以下整个藩镇即联合起来反抗中央。藩镇领导阶层如果倾向中央,牙中军即起而叛变,驱逐节度使,以贯彻自立的传统。节度使大多靠牙中军或士兵的支持与拥立而得位,因此其职往往无法世袭。不过,节度使中也有置家兵者。藩镇的士兵原是均田制解体、大土地所有制形成过程中没落的小农民或破产者,此时成为不事生产专靠国家税收养活的佣兵,到唐末,期数约有九十万人。九世纪初叶,唐宪宗(注6.)即位后,费时十五年,随次讨平反堂的藩镇,使河北三镇以外的藩镇均成为「顺地」;并将杨炎两税法的原则实施于这些顺地藩镇。到献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更削减节度使的权限,除河北三镇之外,节度使大都由中央派遣的文官和禁军武官担任。关键字中文关键字:唐玄宗、杨贵妃、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唐宪宗英文关键字:EmperorXuanzongofTang、YangGuifei、LiLinfu、AnLushan、YangGuozhong、EmperorXianzongofTang出处李永炽/着。中国全集2历史中国,1982年出版,页129~130。锦绣出版社有限公司。★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造反,陷两京,玄宗逃往四川。禄山死,子庆绪继之;庆绪死,史思明继之;思明死,子朝义继之,至代宗广德元年,其乱始被郭子仪、李光弼等敉平,历时九年,史称为「安史之乱」。也作「天宝之乱」。目录

1、安史之乱平息后,许和子与养母回到长安。

2、平安史之乱有功,累官太尉、中书令,进封汾阳郡王,人称郭令公、郭汾阳。

3、唐王朝在开元年间鼎盛,天宝政治日趋腐败,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败分裂,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危机。

4、延安杜公祠,坐东向西,传说唐代大诗人杜甫躲避“安史之乱”,途径延安时,曾枕鞋夜息于此,后人为表达对杜甫的敬仰,便将杜甫途径的这条传道改名为“杜甫川”,并在此建“杜公祠”。

5、「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

6、唐代杜甫因安史之乱寄寓羌村,作诗云:“向柳寻花为草堂,急呼村酒酹诗王”,村酒即指此酒。

7、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象洪水横流,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山“空”庭“荒”,正是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

8、宣宗年间,这是唐朝最后的统治时期了,即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逐渐走向没落,昔日大唐的歌舞升平繁华盛世也将随着舞女的容颜而逝去。

9、《彩毫记?渔阳鼙鼓》:“国号大燕,伪署文武官爵,敢肆问鼎之奸。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10、在讨伐安史之乱时,他经常大声呼喊,鼓舞士气,在一次动员大会上,他情绪激昂,嚼齿穿龈。

11、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12、《新唐书?陆贽传》:“自安史之乱,朝廷因循函养,而诸方自擅壤地,未尝会朝。

13、公元764年,元结写下了《大唐中兴颂》,记述安史之乱。

14、安史之乱”后,唐宫中的乐人四处逃散,流落异乡。

15、唐代宦官的权势经安史之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6、安史之乱中?羽林军和从羽林中分出来的龙武军?小部分随玄宗奔蜀及从肃宗奔灵武?大部分溃散。

17、玄宗李隆基老来昏庸无道贪恋美色、误用权奸李辅国,导致安史之乱,造成藩镇割据、边疆危急。

18、安史之乱至两税法实施之前,俸料钱主要由青苗钱支付。

image.png

19、唐安史之乱,明皇避乱蜀中,驻辇长生宫,使道家饮食得以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20、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21、汾阳王郭子仪可谓亘古一人,他平息安史之乱,败仆固怀恩,折回纥之,御吐蕃之侵,挽唐室之将倾,拯黎庶于涂炭,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成都市众不嫉,一身社稷安危三十年,确保了国家统一,万民安康。

22、安史之乱之后,昔日强盛的李唐王朝开始走向没落之途,至于这场祸乱纠葛的原因,与其说是权臣谋逆导致的举国之乱,不如说在奢华糜烂的王朝背后,党羽之争如同一颗毒瘤早已腐蚀着朝廷的根基。吴韵汐1时间终究强盛于一切语言。安妮宝贝1毫无疑问中途号和她的同级姐妹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强盛的战舰,舰员超过4500人。

23、盖多年战乱如唐之安史之乱,非仅毁一代太平盛世归于艰虞,亦使传统礼乐社会及思想基础扫荡殆尽。

24、安史之乱后,唐肃宗赠封死难大臣,其中就有乐师雷海青。

25、认为李陵故事的渊源流变,与《史记》 、 《汉书》 、唐代诗文的咏唱及其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社会风气,都有着天然的联系。

26、安史之乱,歌舞升平不再,诗风剧变,也才有了杜诗“痌瘝在抱”的重大转变,从这个意义而言,说安史之乱铸就了诗圣杜甫,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27、安史之乱,父亲被害,宗属离散

28、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舅区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雨》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

29、安史之乱前夕的长安,如此浮华却缺乏真正的伟大!名来利往,人们的欲望在金色的王朝中起伏,于是,人类变的反倒比鬼怪更加危险

30、安禄山一句阿谀奉迎的话,就讨得唐玄宗的欢心,于是为安史之乱埋下祸根。

31、安史之乱时,曾有吐火罗兵助唐平乱。

32、学子李正宏穿越重生回到唐朝,成了唐玄宗的太子李瑛,且看深知历史走向的他,如何执掌盛唐这艘艨艟巨舰,平“安史之乱”。

33、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是第二部分,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

34、在回纥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与唐朝有了更多的的接触,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

35、为避安史之乱,途经延州时,挥毫写下《塞芦子》名句:“宝塔钟声三川闻,肤施(今延安)鸡鸣五城应”。

36、推本溯源,安史之乱完全皇帝昏庸朝廷腐败导致的恶果,而南霁云等下层将士一直受朝廷冷遇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完全没有必要舍命效忠的。

37、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肃宗宝应元年(762)进封汾阳王。

image.png

38、不料,在郑净持身怀六甲的时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打破了郑净持安享霍王爷恩爱的美梦。

39、安史之乱对于诗歌来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40、安史之乱对于诗歌来说,不只是在内容上,更主要是在心理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41、1992年,在洛阳考古发掘的一座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墓葬中,出土有当时流通的4种钱,其中开元通宝10枚,乾元重宝16枚,得壹元宝3枚,顺天元宝7枚。

42、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标签: 安史之乱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安史之乱

本文网址: http://moushishe.com/post/3129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