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46
更新于

十善:shísh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佛教语。不犯十恶,即是十善。南朝宋谢惠连《夜集作离合》诗:“九言何所戒,十善故宜遵。”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提谓城》:“世尊为説人天之福,最初得闻五戒十善。”赵朴初《僧伽和佛的弟子》:“不犯十恶……即是十善,能令修持者得生天界,叫做天乘。”参见“十恶”。2.十个德高望重的人。★佛教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十项道德行为。《大智度论.卷四六》:「复次,有二种戒,有佛时或有或无;十善有佛无佛常有。」

1、佛教的五戒十善等伦理与儒家伦理存在相似之处,这为《禅林宝训》充分吸收、融合儒家伦理提供了内在理论契机。

2、卷三十七:“若行不善业则生地狱,后若转生人中则受诸难,又若行十善业则得生天上,后若转生人中可免诸难。

3、佛教有五戒十善,四要十德

4、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5、安止令住十善道中。

6、若修十善,又修四禅八定,将来所感的果报,即是在色界天和无色界天。

7、奉行上品十善业,修四禅定及四空定等,可分别生三界诸天道;修五戒或中品十善业可生人道;作下品十善业可生于阿修罗道;作下品十恶业者,多堕畜生道;造中品十恶业者堕于饿鬼道;造上品十恶业及五逆罪者,即堕于地狱道。

8、申锡至此,约身谨洁,尤以公廉为己任,四方问遗,悉无所受。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成十种。

9、入世讲求三毒,持五戒,弘十善,行六度,这也是出世法的基础。

10、一一天子手中化生无量亿万七宝莲华,一一莲华上有无量亿光,其光明中具诸乐器,如是乐不鼓自鸣;此声出时,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

11、不忘师友;不辜负贫贱之交;各三十善。

12、二十五有:十恶、十善、五阴是。

13、刊刻大乘经、律、论,百钱一善;声闻乘,百五十钱一善;人天因果如五戒十善及世间正法、四书六经、先贤嘉言善行等,二百钱一善。全书辑录“古圣先贤”的嘉言善行,组成内、外两篇,内篇包括“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门,外篇包括“嘉言”、“善行”两门。

14、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15、又定嗣注经目,有行愿品续疏,圆觉经新疏,无量寿如来会疏,观经疏钞录要,十轮经解,贤护经解,药师七佛经疏,地藏本愿经疏,维摩补疏,金光明最胜王经续疏,同性经解,无字法门经疏,十二头陀经疏,仁王续蔬,大涅盘合论,四阿含节要,十善业道经解,发菩提心论解,摩诃止观辅行录要,僧史删补,缁门宝训,共二十一种,俱未及成书。

16、若闻我名至心称念,于十善道,皆得成就,不堕恶趣,乃至菩提。

17、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名无垢妙光,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

18、举用一贤良为十善;驱逐一奸邪为十善;扬人一善为一善;隐人一恶为一善;为五善。

19、阻止张扬他人一隐恶、隐私;阻止谈一闺情烧毁一卷邪书;各十善。

20、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中略),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21、另有十善则为:一、孝顺父母,二、忠事君师,三、慈心万物,四、忍性容非,五、谏诤蠲恶,六、损己救穷,七、放生养物种诸果林,八、道边舍井种树立桥,九、具利除害教化未悟,十、读三宝(道经师)经律奉香花供养。

22、水有“五善”,所以孕育世间万物,德泽苍生;人无五善,所以红尘喧嚣,纷争不断。6.耕牛乘马家犬等,死而埋葬之:大命为十善,小命为五善;复资荐之,一命为五善。

23、尝依饮光之嫡孙长荣寺端堂受十善戒。

24、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杀生,或不与取,或欲邪行;或虚诳语,或粗恶语,或离间语,或杂秽语;或贪,或?,或复邪见十恶业道;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烦恼,悉皆销灭,远离十恶,成就十善,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

25、是故十善始得生天,人空方证小果,久积万行之菩萨尚不免曝腮龙门,则“三朝七代”犹近言之也,“主六合”、“魁多士”犹小喻之也。

26、出自五戒十善第九善: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

27、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州,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

28、十善到一切智城菩萨于一切法。

29、依《大毗婆沙论》,住劫终了,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安稳丰乐,人多修十善业道,此后大地狱中有情命终,不复生彼处,坏劫开始。

30、十恶怨家,十善厚友,安神得道,皆从善生。

31、[唐]善画道释像,浙西甘露寺有所画十善、十恶,在三门外两头。

32、【释义】十善道即十善,指不犯十恶。

33、令其安住十善道中。

34、而其戒相是十善戒、十重禁戒、五戒、四重戒等。

35、被父母厌恶讨厌,能无怨无恨,积诚感动,挽回亲心;自培厚德,显亲扬名;父母亲丧葬,如法为作佛事;各五十善。

image.png

36、佛教中的四摄、六度、十善业道等,都是净化世风、成就人类淳善道德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传播给世人。

37、以大乘心行来广行十善,达到身口意业的圆满清净,不再如初地那样,还有微细误犯的戒垢,所以名为‘离垢地’。

38、是以十善法化益众生,常称扬他人功德所感得的胜相,表示能得清净和顺、同心眷属之德。

39、四不得作转轮圣王谓转轮圣王因中行十善道。

40、六道”,佛教的六道即指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晶,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

41、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劝化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令其修习。

42、注:菩萨修行时所经的境界有十地:(1)喜欢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极难胜地(158)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2)二地(离垢地)菩萨往生为转轮圣王,为大法主,具足七宝,有自在力,能除一切众生悭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为大施主,周给无尽。

43、离垢地∶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叫离垢地。

44、使一般世俗人也能随顺修行,如说持五戒十善可以往生善道,造五逆十恶便下堕三涂等。

45、等解说佛法的知见,使一般世俗人也能随顺修行,如说持五戒十善可以往生善道,造五逆十恶便下堕三涂等。

46、十善山水,嘉庆十年(一八o五)重摹董其昌仿米家山水图。

47、又人间受生之业因,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载,若行十不善业则生地狱,虽生人中则受诸难;若行十善业则生天上,若生于人中则能免诸难。

image.png

48、人间无十善,则天类衰;僧中无衲子,则佛种断。

49、什麽叫居士?居士,就是居家之士,也就是在家相信佛法的人,守持五戒奉行十善的人就叫居士。

50、二地(离垢地)菩萨往生为转轮圣王,为大法主,具足七宝,有自在力,能除一切众生悭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为大施主,周给无尽。

51、而其戒相是十善戒、十重禁戒、五戒、四重戒等。复次如比丘破四重禁,是名毕竟破戒,不任得道。

52、无偿救一人重病十善,求轻疾五善。

53、【出处】《魏书?释老志》:“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总谓之十善道。

54、《玉清经》的十戒里,有“不得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和“不得叛逆君王,谋害家国”两戒,与洞玄灵宝十善中“一念孝顺父母”“二念忠事君师”相对应。该图有地图44幅,前有序言,后有总论,有总图2幅,始自帝喾,迄于宋代的历代区域沿革地图39幅,另有《天象分野图》《二十八舍辰次分野图》《唐一行山河两戒图》各1幅。

55、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56、其转轮王令此太子坐白象宝妙金之座,张大网幔,建大幢幡,然香散花,奏诸音乐,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内,王执此瓶灌太子顶,是时即名:受王职位,堕在灌顶刹利王数,即能具足行十善道,亦得名为:转轮圣王。

57、寂护大师在吐蕃宣讲佛教十善法和十二缘起,但寂护讲法数月后,吐蕃地区却遭受一场空前的自然灾害,如洪水爆发冲垮桑耶地区的庞塘宫、拉萨红山上的宫殿遭雷击、庄稼遭冰雹袭击,以及流行传染病和发生牲畜瘟疫等。

58、佛教有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道、恶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而区分的类别。

59、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

60、所谓十妙行,即:具福弘广,普慈众生;荫覆一切,如母视子;积德行善,不计功劳;精勤修习,舍慧化人;行十善行,转教伦;持戒净洁,犹如明珠;身品意业,以慈为本;所作事业,拯济为先;为众说法,微妙方便;常游诸国,为大国师。

61、十过既除,十善斯在,而五乘之本立矣。

标签: 十善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十善

本文网址: https://moushishe.com/post/44872.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