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厥阴:juéyī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参阅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1、《素问?热论》:“六日厥阴受之,……故烦满而囊缩。
2、足厥阴内属于肝,肝主筋皮及血。
3、【主治】足厥阴经受风寒暑湿所袭,左瘫右痪,半身不遂,涎潮昏塞,手足顽麻,语言謇涩,牙关紧闭,气喘自汗,心神恍惚,肢体缓弱;荣气凝滞,遍身疼痛;妇人产后中风,角弓反张;或坠车落马,打扑伤损,瘀血在内者。
4、《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太羽、厥阴、丙寅、丙甲,其运寒肃。
5、丑时(1~3时)运行,是足厥阴肝经的运行时间,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沿足背向上至内踝,从腿内侧上行达腹中,挟胃旁属肝、络胆,上横隔散布胁肋,循喉后进鼻连接目系上前额与督脉交会于巅顶。
6、厥阴风木司岁,则备清凉之药。
7、《证治要诀》卷二:“厥阴舌卷囊缩。
8、窒抑之,本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
9、【方剂主治】厥阴肝经病,或气上撞心,心中疼,烦热消渴,饥不欲食,食即呕蛔,下利不止,脉沉而弦。
10、初之气名为“厥阴风木”,由大寒至春分;二之气名为“少阴君火”,由春分至小满;三之气名为“少阳相火”,由小满至大暑;四之气名为“太阴湿土”,由大暑至秋分;五之气名为“阳明燥金”,由秋分至小雪;终之气名为“太阳寒水”,由小雪至大寒。
11、《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上循足跗上廉。
12、属性:(茎之垂也)属足厥阴肝经(《素问》曰∶厥阴之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13、四期门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募穴,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排忧解难。
14、盖手少阴君火,厥阴相火,与命门同气者也。
15、《本草纲目?介二?真珠》:“真珠入厥阴肝经,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聋。
16、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乃手少阴心脉,足厥阴肝脉,血气混结而成也。
17、定义:肝与胆相表里,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构成肝与胆的阴阳表里相合关系。
18、主穴:心俞、厥阴俞、膻中、内关。
19、太阴和阳明分布于肢体的前部,少阴和太阳分布于后部,厥阴和少阳分布于中部。
20、千古唯仲景得《本经》之秘,《金匮》治心气不足而吐血者,取之以补心;伤寒寒热互结心下,而痞而者,取之以泻心;厥阴之热,气撞心者,合以乌梅;下痢后重者,合以白头翁等法,真信而好古之大圣人也。
21、掌握手厥阴经,手少阳经的循行。
22、大抵此药气味温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麒麟竭、紫矿相同。
23、经云:肝足厥阴之脉,是动病甚则嗌干,面尘脱色;又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病甚则面微有尘,皆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24、②《古方选注》:厥阴四逆,证有属络虚不能贯于四末而为厥者,当用归、芍以和营血。
25、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著,多兼厥阴风木。
26、《素问?五运行大论》:“己亥之上,厥阴主之。
27、亦可因邪热炽盛化火,内陷厥阴,出现高热动风证候。
28、厥阴者,肝脉也。
29、《医略六书》:柴胡疏风通腠,丁香散滞温中,羌活散太阳游风,全蝎搜厥阴伏风,生地以滋暗伤之阴,当归以养荣运之血。
30、多因足厥阴肝经郁火积聚而发,初起者形大如豆,如梅李,质硬而状平塌,漫肿似疼似痒,不红不热,其成脓多较迟缓,若溃,其脓水清稀,难速愈。
31、情志致病,必取厥阴。
32、3厥阴蔽日二西北部土属性宝箱。
33、出《素问?五脏生成》:“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34、吴茱萸用为厥阴主药。
35、《增补病机沙篆》有释云:“阴器者,宗筋之所系也,而脾胃肝肾之筋,皆结于阴器,然厥阴主筋,故诸筋统属于肝也”。
36、注:“一阴厥阴,肝木也。
37、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
38、出《素问?热论》:“伤寒……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39、1)阳热证,因咽部为心、肝、脾、肾经络循行之所,手少阴心的支脉从心系上挟咽喉;足少阴肾之经脉沿喉咙,挟舌根;足厥阴肝之经脉沿喉咙后面、过腭骨上窍;足太阴脾之经脉上行至咽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40、《素问?热论》:“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主胃有少阳证之耳聋、胁痛,而又有厥阴之囊缩、厥逆也。
41、风火相煽,则毒邪鸱张,必内客营血或内陷厥阴。
42、如热邪传入厥阴,症见烦满消渴,舌卷囊缩,谵语便秘,手足乍温乍凉,脉沉有力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之。
43、上卷自伤寒统辨起至冬温伤寒共五十一篇;下卷自时行疫症至足厥阴肝经证共四十六篇;续编二卷,自恶风、恶寒起至百合病,共四十三篇。
44、百会为三阳五会穴,是督脉、足太阳、手足少阳、足厥阴经的会穴,有醒神作用。
45、厥阴主血,内关可兼施。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