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藏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38
更新于

归藏:guīc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三《易》之一,相传为黄帝所作。《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贾公彦疏:“此《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故万物莫不归而藏於中,故名为《归藏》也。”汉桓谭《新论》:“《归藏》四千三百言……藏于太卜。”《隋书·经籍志一》:“《归藏》十三卷,晋太尉薛贞注……汉初已亡,案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元张可久《满庭芳·金华道中》曲:“数前程掐得箇《归藏》卦。”2.敛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王冰注:“物寒故归藏也。”高士宗注:“内归藏密也。”归葬。唐王勃《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今者归藏有日,先远戒期。”明高攀龙《泰伯庙碑》:“盖梅里平墟为泰伯端委之地,皇山为归藏之地。”★归葬。唐.王勃〈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今者归葬有日,先远戒期。」书名。相传为比《周易》更早的《易经》,作者不详。原书在汉初已亡佚,清朝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收有佚文一卷,内容多述大禹、后羿等的神话传说

1、而《周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也》,二曰《归藏》,三《易》之名以名之也。

2、先生仅知《周易》,却不知《连山》和《归藏》。

3、万归藏勉强稳住内息,道:“一归于无。

4、万归藏的徒弟,西财神

5、其狠辣迅疾,足为归藏剑第一。

6、1996年开始规划筹建“归藏易官”和“中华易苑”。

7、其书存者有《归藏》。王重阳逝世于河南,后归藏户县祖庵镇。

8、一号帝鸿氏,一号归藏氏,乃名所制曰《归藏书》,此《易》之始也。

9、青衣人未见白衣男子面貌,但觉出此人气势非常,绝非寥寥之辈,当下拱手道:“在下西城万归藏,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10、的旧藏,清代归藏书家黄丕烈。

11、《文选》注两引《归藏》,均谓常娥服不死药奔月

12、神农氏,一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凡帝承、临、明、直、来、衰至榆罔,也有八世;黄帝有熊氏,亦号帝鸿氏、归藏氏、轩辕氏

13、《归藏》简394枚,约4000余字。

14、殷代筮法就更不可能是所谓简单的思维,这时占筮之辞的发展大大丰富了易占体系的文化内容,据《史记?封禅书》索引,“东君、云中亦见于《归藏》易也”,则归藏之中已有神名,远非“打冤家”之类可以相比的了。

15、1945年10月划归藏马县。

16、传说黄帝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又称轩辕氏、帝轩氏、有熊氏、归藏氏、帝鸿氏等。

17、因此其所称引的《归藏》必出现在先秦时。

image.png

18、卫元嵩作为一代易学专家,其成就留名史册中国易学三派:“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其中“连山”早云佚,“周藏”鼎盛,“归藏”一家现今只剩卫元嵩一家的《元包经》了。

19、《祭颜光录文》,李善注引《周易归藏》: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20、人自出生後,即受後天的呼吸、情绪、饮食与气候、环境........等因素变化的影响,身体作生理的各种调节适应,以天干、地支之电流,对全身构成十二经络、十五别络、奇经八脉气归五脏六腑的经络循环?易经商名归藏因之而名?,而十二经络六阴六阳随著出生後的每个时辰、日、月、节气、四季、年、十年、六十年的周期规律,作其经脉电流?气?或犟弱、或盛衰、为一阶段性高低电位调整的变化,连绵如山的电流循环?易经夏名?连山?因之而名?,是为人出生後五脏六腑十二经络、阴阳循环运行,即是易经重卦现象?如图三?。

21、主要原料千里光地肤子苦参黄连冰片薄荷当归藏红花首乌丙二醇无水乙醇等。

22、后来归藏沪上著名收藏家孙祖同。

23、清魏源《支陇承气论序》:“气大聚则建都立邑生人以托命焉;气小聚则卜兆归藏,死人以复命焉。

24、李?常常提到“归藏于坤”。

25、据清人严可均辑录的《全上古三代文》(卷15,《古逸?归藏》),“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

26、归藏曰:两壶两?。

27、此帖中《灵飞经》四十三行墨迹,在晚清归藏常熟翁氏。

28、万归藏道:“一言为定。

29、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

30、《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

31、或为《连山》、《归藏》之类。

32、如主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职掌日月的出入,“以为晦明”(郭璞注《山海经?大荒南经》引《归藏?启筮》语),调和阴阳风雨,还要“敬授人时”(《尚书?尧典》),以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标签: 归藏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归藏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8800.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