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蹈藉:dǎojí 基本解释:[tread;stamp]践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资治通鉴》●详细解释:见“蹈籍”。★◎蹈藉dǎojí[tread;stamp]践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资治通鉴》
1、徒车之所?轹,骑之所蹂若,人之所蹈藉,与与其穷极倦,惊惮?伏,不被创刃而死者,它它藉藉,填坑满谷,掩平弥泽。
2、骑兵渐到,孙坚才起来,徐徐率军入城,对他们说:“向坚所以不即起走,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
3、麓人追之,相蹈藉(12)而就絷(13),无一得免焉。
5、蹈藉:践踏。
7、谁知一退而不可复止,俘将朱序在阵后大呼“秦兵败矣”,秦军顿乱,苻融驰骑掠阵,马倒后被晋兵所杀,苻坚也为流矢击中,秦军全线崩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为之不流”。
8、双方1日13战,韩世忠及时派兵援助,并率军追至淮河岸边,“俄而_于至,穷追于淮,军复大战,败溃奔走,相蹈藉没溺死者不可胜计”至此,大仪镇之战取得了胜利,挫败了东路金军的南下企图。
9、谓相蹈藉撙抑,皆谓相陵驾也。
10、;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11、《论冬温无冰札子》:“秀州倚郭嘉兴县人诉灾,州县昏虐,不时受理,临以鞭扑,使民相惊,自相蹈藉,死者四十馀人。
12、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13、孙坚对部将们说:“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
14、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15、于是,耿炳文中计,真定一战,耿炳文部队“蹈藉死者不可数计”,李坚、宁忠、顾成等大将都被朱棣一次擒获,其中李坚在械送北平途中死节,顾成投降朱棣并被委为北平留守之一。
16、双方才一交锋,乡兵就不战自溃,“走者不知所为,相蹈藉而死”,许多人被挤入河中淹死,“尸骸乱下,一望无际”。
17、怀光缓辔观之,武俊乘其怠,使赵万敌等以二千骑横突,而滔军踵驰,王师乱,相蹈藉死,尸梗河为不流。
18、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
19、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于水,更相蹈藉。辩时身被重甲,败兵前后相蹈藉,不能复上马,竟溺死焉。
20、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13),无一得免焉。
21、《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骑之所蹂若,人之所蹈藉。
22、《后汉书?董卓传论》:“董卓初以?阚为情,因遭崩剥之?,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
23、于时西土荒毁,氏羌蹈藉,田桑失收,百姓困弊,晷倾心化导,劝以农桑,所部甚赖之。
24、晃等震惧,以其众奔张健于曲阿,门厄不得出,更相蹈藉,死者万数。
25、唐陆龟蒙《马当山铭》:“蹈藉必死,钩?必伤。
26、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27、慧景南出过闹沟,军人蹈藉,桥皆断坏,虏军夹路射之,军主傅法宪见杀,赴沟死者相枕。
28、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29、悦怒,闭门不内,蹈藉死堑中者甚众。
30、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31、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
32、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33、《三国志?魏武帝纪》引《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34、藉,相蹈藉也。
35、示例: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36、癸卯,金人攻南壁,张叔夜、范琼分兵袭之,遥见金兵,奔还,自相蹈藉,溺隍死者以千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