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下场门:xià chǎng mén 基本解释:[exit;the left side of the stage] 戏曲工作者指舞台左首(就观众说是右首)的出入口,因为角色大多从这儿下场●详细解释:指舞台左首(对观众来说是右首)的出入口,因角色多由此下场,故称。《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 不空 和尚--这秃孽障!这些事全在行,进去定要佔下场门儿的两间官座儿楼。”★◎ 下场门 xiàchǎngmén[exit;the left side of the stage] 戏曲工作者指舞台左首(就观众说是右首)的出入口,因为角色大多从这儿下场★旧式剧场方形舞台左端的门。因脚色多由此退场,故称为「下场门」。
1、“鬼门道”就是“上下场门”,也称“古道门”、“古门”、“古道”。
2、(牛皋夺步出门,向下场门跳步、一步。
3、舞台正中屏风透雕二龙戏珠,上悬匾额曰“清歌妙舞”,中间上下场门有二额“想当然”、“莫须有”。
4、戏台原有隔扇屏风,两边分上、下场门,上部分别刻有“妙机”、“奇观”二字。戏台上有很多专业名词,如上场门、下场门、九龙口、内场、外场、小边大边等。
5、戏台中有木扇屏风,分前后场,上下场门上部分别书有“金声”、“玉振”四字。
6、当时我坐在二楼左翼的座位上,看着她自下场门上来,一身红色的上衣,满头银发像屋檐落脚的鸽子。
7、演出开始了,白济时让张二牛到下场门接道具,张二牛却不明白什么是下场门。
8、上场副台门五十平方米,下场门副台一百平方米。
9、每层台各有上下场门。
10、〔急急风,四魏兵引张?由上场门、四蜀军引王平由下场门,两边分上。
11、竹枝词云:“茶园楼上最销魂,老斗钱多气象浑,但得隔帘微献笑,千金难买下场门。
12、现舞台台口宽十五米,高七米,舞台深十二米,总高度十五点五米,上场门副台五十一平方米,下场门副台四十九点九平方米。
13、宋杂剧和金院本中对此更有了广泛的运用,所以苏东坡有这样的诗句:“搬演古今事,出入鬼门道”,鬼门,即指上下场门。
14、上下场门有时间和空间的意义,随剧情的展开而变化。
15、谭鑫培晚年于春节必演《定军山》,并且开创了由青龙门上场的先例(戏曲舞台的上场门名白虎门亦名死门,下场门名青龙门亦名生门,按惯例从死门上,生门下)。旧式方形舞台,出场、下场处各有一个门,右边一般为上场
16、〔乱锤,长尖、冲头,四蜀兵引马谡上场门上;四蜀军引王平下场门上。
17、副台上下场门各为六平方米。
18、上下场门上挂锦缎绣花门帘,与大帐呼应,称“门帘台账”,也叫“守旧”。
19、〔急急风,四蜀兵、马谡归大边;四魏兵引张?上场门上,“二龙出水”会阵;四魏兵,四蜀兵分两边冲下;张?与马谡开打,崩登仓,马谡由下场门败下。
20、隗慧虎扒着下场门儿
21、一位化好妆的女旦角在上场门东侧掀起边幕条,向外张望,这更加了画面反映实际生活的真实性。门帘挂在面向观众的上场门和下场门上,演员出入要由检场人掀起门帘;台帐则挂在上下场门之间。
22、上场门绣“出将”,下场门绣“入相”。
23、上场门副台三十平方米,下场门副台二十平方米。
24、呈四方形,三面敞开,一面设上下场门,观众围观。
25、上、下场门上部分别题有“麟游”、“凤舞”四字。
26、右端之门称为上场门,左端之门称为下场门)台口忽然竖起一个启事牌,上面写着“杨宝忠艺员嗓音失润请君原谅”几个大字。
27、戏台上有很多专业名词,如上场门、下场门、九龙口、内场、外场、小边大边等。
28、每次演出前,她必须让人扶她到戏台上反复摸索上下场门、桌椅道具,认准位置,做到心中有数。
29、台面正中以木屏相隔,两边设上下场门。
30、每一层台面都设上下场门,可同时演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