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72
更新于

诸子百家:zhūzǐbǎijiā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流派的总称。诸子指孔子、老子、墨子等。百家举成数言。《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2.借指各行各业。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但不知你九流三教,诸子百家,可都通晓么?”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二:“我们决不拘泥统属,我们只以全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的--不管它是三教九流,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泛指自先秦以迄西汉各种思想性学说的派别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列举当时可见的重要着作,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和方技等六类;其中诸子类主要是春秋以后兴起的各种思想学说,计有儒、道、墨、法、名、农、杂、阴阳纵横和小说等十个流派,共一百八十九家学说,统称为「诸子百家」。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先秦时期,凡在教育、学术上有成就的人物也多尊称为「子」,如孔子、墨子、老子等。当时学术宗师多广收学生,师生共同聚居,以切磋行德业,相处如家人父子;而宗师去世后,弟子再继续授徒传递师说,使此学术团体继续派生龥延,如同家族之传衍,所以当时对各种学术流派便称为「家」。后来,凡是一种学说为世人所肯定,足以传衍发扬,便以「一家之言」视之。--作者:张鍠焜★泛指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各家学说。【造句】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发达,诸子百家争鸣。★泛指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各家学说。《三国演义.第八六回》:「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自幼聪明好学,该博三教九流,贯串诸子百家。」也作「百家诸子」。★修订本参考资料:泛指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各家学说。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醒世恒言˙卷三十五˙徐老仆义愤成家:自幼聪明好学,该博三教九流,贯串诸子百家。亦作百家诸子。

1、文昌帝君熟读诸子百家,酷爱书籍

2、公孙弘之阿谀取宠而缘饰以儒术,可谓儒学演变为儒术这一过程之终结,然考其开始与其过程,则可谓是儒学在当时世风之影响下,与诸子百家融合的过程,而开其端者,则即是荀子。

3、后来儒、道、墨、法等诸子百家学说中的有益的思想,以及“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锥,在汉苏武节”等等,都是中国古代民族智慧与正气的一种体现

4、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则学乱作胡为。

5、于经史、文字、音训、诸子百家,皆通其义。

6、明参日月,德被八荒;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有王术”??诸子百家中,儒家有王术。

7、易心莹深好典籍,广蓄道书,今天师洞所藏《正统道藏》、《二十四史》、《道藏辑要》、《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及诸子百家、搜神志怪、稗官小说等罕见籍甚丰,多为其平日节衣缩食所购进庋藏,以供阅览。

8、流派循自春秋时代的诸子百家而来,各有所长,取上天星宿之名,以期顺天应命。

9、但是,圣人言论深奥,史书和诸子百家的道理太支离破碎,好山高海深,难以精简地选出来。

10、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则学乱作胡为。

11、这个期思领域出现了“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九流十家”。

12、易是儒、道、释诸子百家思想的元点,是中国人的基因,中国人从伏羲氏一画开天之后,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百姓日

13、三古希腊学者把从事学术活动作为一种谋生方式,他们通过办学收费吸引*贵的捐款过日子,这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谋生方式是相同的。

14、出处:宋?魏了翁《苏和父墓志铭》:“其始也,淹贯诸子百家,旁及老释二氏,旁搜博采,晚而敛博归约,落华就实。

15、他好学,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礼乐兵刑、天文算数之学。

16、明宋濂《<丹崖集>序》:“沈涵於经而为之本原餍饫於史而助其波澜,出入诸子百家以博其支流。

17、峨冠博带、宽袍大袖,《礼乐》中的春秋诸子百家服饰是石冈瑛子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在历次节目审查中第一个被“过”的作品。

18、多隆阿说,天文地理、史记纲鉴、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任选。

19、【出处】: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20、从先秦诸子百家、汉唐道统、宋元理学、明清贤达,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理想,系统了解中国哲学发展历程,把握中国文化传承的主要脉络,系统学习中国文化和哲学智慧,以中国先哲们睿智的思辩传统,深邃的人生哲理,思考解决在事业、命运和企业管理实践当中遇到的诸多困惑矛盾,提高哲学思维能力,倡导和谐管理,创新思维,理智、科学和勇敢面对挑战

21、还有一种说法:“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彼以人物之奇特,地名之寡闻,百女之体态,武后之专制,舌之音,面之异,鸟兽虫鱼之状,马吊双陆之戏,琴棋书画之巧,诸子百家之文,无不一一刻画逼真,历历在目,非博物君子者,安能有此笔墨哉。

22、由于士阶层的出现及国家任用贤能而不是任用世袭贵族这一变化,又促使了士阶层的活跃,促使了诸子百家的争鸣和战国学术的繁荣,以及各种文化事业的发展。

23、更莫说儒书以外的诸子百家了。

24、纵饶念得一大藏教诸子百家,也只是闲言语

2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李斯等人的倡导下,虽然对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文化现状进行了改革,但这项工作并非像战争那样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改变而是经过较长时期的潜移默化才能够使八方文化融为一体,诸子百家互相渗透,最终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汉文化。

26、励精儒业,博览群书,“自六经诸子百家,靡不精究。

27、他通晓伊斯兰教经训典籍,擅长阿拉伯文书法,博览诸子百家和史籍文物,是哲赫林耶历代教主中兼通汉、阿两文并有论著的唯一人物。

28、然而这些都是在一千年以前,甚至远至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的成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的诸子百家争鸣不仅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奠定了中国古代科技各大门类的体系基础,形成了传统的特征。

29、这些特征主要有钱币、文字、官制和爵秩制度以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等,基本涉及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 

30、且手抄经、史、子、集,下自稗官小说、诸子百家,均有收藏。

31、发展至战国时代已蔚然大观,由于群雄割据,专崇诸子百家之学说,文字上尚未统一,故多元化的审美情趣便形成了古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

32、读研期间师从徐喜辰、詹子庆两位导师钻研甲骨、金文、音韵、训诂,对十三经、诸子百家著作有深入研究。

标签: 诸子百家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诸子百家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1852.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