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德碑:dé bē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即德政碑。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一时羣小皆出其门,德碑生祠,几徧天下,神人共愤,道路以目。”参见“ 德政碑 ”。
1、摩崖碑首题《戒坛朝阳三慧洞建礼忏施茶功德碑记》,记载信士杨大林、谢爵等人布施茶钱,帮助三慧洞僧人能省等于每年四月初八日举办的“梁皇忏”佛事活动。
2、他荣获“年度主祭人”的称谓将载入中华民族祭祀黄帝陵史册,并在“黄帝陵捐献资金功德碑”上勒石记名,永世留芳。
3、今以若加黄丹,令桃红色,是以名之红玉散;若加青黛,令轻粉碧色,名碧玉散;若加薄荷末一分同研,名鸡苏散,主疗并同,但以回避愚俗之妄侮慢耳。西资岩寺名的由来:据乾隆三十年已酉(1765年)《重建西资岩纪德碑》记载:“初祖西来,少林西壁,越九年而后得慧,可授之衣钵,是愚俗资于西教,而西教及资中国。
4、大立“功德碑”,使一些人公然厚着脸皮,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6、在庙前,有一方双面石碑,正面为清雍正三年镌的《廉明县主太老爷叶明示功德碑》,背面为雍正九年镌的《官湖》?示。
7、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
8、李绛听到消息,不但不感到荣幸,反而说,自古圣帝明王都没有功德碑,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功德还不够吗?
9、【出处】清?王士?《居易续谈》:“一时?小皆出其门,德碑生祠,几?天下,神人共愤,道路以目。
10、《凉州卫大云寺古刹功德碑》:“英玮明允,特达聪亮,负经济之伟才,属会昌之鸿运。
11、墓碑”和“功德碑”是门生故吏聚钱选石为主人树碑立传。一是“荫庇”,舅子衙内,门生故吏,今日犯法,明日升官。
12、【出处】: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
13、参见“颂石”、“颂德碑”。
14、《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流亡初夏,贫鞠兼半,食不糊口,力未赡农。
15、碑额横向书:“邑父母谭公功德碑”,由洪朝选篆额。
16、曾得九十三乡父老赠磅万民伞、政德碑等。
17、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下官敛手,牟食革心。
18、在蓟县下营镇杂错的民居院落间,藏着纯靖亲王隆禧的功德碑。
19、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序》:“於是府君知人散久矣,黩於诈罔,已曰未遂,躬六曹之务,先五美之训,下官敛手,牟食革心,人始翕如也。
20、时值清初,百废待兴,冯清查荒田,协济驿递,整顿曹粮,民庆安澜,建怀德碑以纪其事。
21、人们不忘张玉春的功德,为他立了功德碑,以企百世流芳。
22、《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迨残猛聿至,蟊贼内讧,始於硕鼠之侵,终屠饿狼之喙,杼轴既尽,郛邑殆空,悲夫!
23、《张猛龙碑》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刻,在山东曲阜孔庙,无撰书人姓名,为张猛龙之颂德碑。
24、德化碑是南诏群众歌颂阁逻凤的文治武功的功德碑,碑文还着重表明南诏不得已而叛唐的曲衷。
25、明楼木架结构和瓦饰的更换,棱恩殿、棱恩门、两庑配殿、神功圣德碑亭、宰牲亭、神厨、神库的复原修建等。
26、碑主李义,字克让,武周时任左玉钤卫效谷府校尉,即《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及《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碑主之先祖。
27、过108蹬,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增建的碑楼,内立有龟趺座的康熙皇帝亲撰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文,碑重50多吨。碑亭为四券单檐式,内立
28、寺中保存元代“故大行禅师通圆懿公功德碑并序”碑。
29、【出处】;唐?邵混之《元氏县令庞君清德碑》:“君纯德天资,大材灵降,龙章凤彩,凝脂点漆。
30、因此,他被胁迫参与了为崔立撰写功德碑的重要政治事件,这也是他后来一直耿耿于心、别人对他指摘嘲讽的重要口实。
31、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首尾郊郭者,凡七千馀家,熙乎若鸿雁之得春也。
32、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吐突承璀要整修安国寺,他依仗权势,气焰熏天,说一不二,擅自动工,立了一个功德碑,碑的大小高下与华岳碑相同。
33、神圣功德碑”。
34、出处:宋?刘从义《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靓妆,继日以掎裳连袂。
35、桥身两侧建有亭廊,一边上刻有“德厚流光”几个行书大字和“察地利而通南北,尽人力以济往来”对联,从字面上理解,是较早提出构建“和谐”的理念的例证,上还刻有“普济桥序”和“功德碑”。
36、[宋]善刻碑,建隆四年(九六三)同侄仁祚刻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