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闰余:rùn y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农历一年和一回归年相比所多馀的时日。《史记·历书》:“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以岁之餘为闰,故曰闰餘。”《汉书·律历志下》:“盈章岁得一,名曰积月,不盈者名曰闰餘。闰餘十二以上,岁有闰。”2. 指闰月。 唐 刘言史 《奉酬》诗:“闰餘春早景沉沉,禊饮风亭恣赏心。”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和芗林居士中秋》词:“闰餘有何好,一岁两中秋。”3. 指增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计我一生,得享列仙之福者,仅有三年。今欲续之,求为闰餘而不可得矣。”
1、《宋史?乐志四》:“匏部有六:曰竽笙、曰巢笙、曰和笙、曰闰余匏、曰九星匏、曰七星匏。
2、明?胡应麟《诗薮?闰余中》:“刘坦之虽识非高邈,《风雅》一编,大本卓尔,初学入手,所当亟知。
3、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4、再加五度兮四分之一,以象闰余兮周天一巡。
5、闰余成岁(rùn yúchéng suì),律吕调阳(lǜlǚtiáo yáng)。
6、推天正,以章月乘入统岁数,盈章岁得一,名曰积月,不盈者名曰闰余。
7、在光?的自传《梅里先生碑文》中说道:“正闰皇统,是非人臣,辑一家之言而成”。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物类之官,是谓五官。
8、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
9、按《宋人手简册》中有乔行简书札可以对照书法风格,文字内容也与乔氏史传相合,如文中“即日闰余盈数,岁阳肇端”,查嘉熙四年,正有闰十二月,其时乔氏85岁,已入晚年,衰病不堪,与文中“日惟呼医啜药”等陈述相符。
10、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11、调阳衰,数寝疾不出,小事四维代拟旨,大事则驰报居正于江陵,听其裁决。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春夏秋冬、四季寒暑交相更替,养生也要顺应四季。
12、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
13、用现在的语言形象地加以解释就是:如果把我们所见的北斗星周围的宇宙空间比作一个大表盘,把它的小时的刻度1、2、3……分别比作“子”、“丑”、“寅”、“卯”……12个时辰和“北”、“北东”、“东北”、“东”……12个方位;把“勺”状的北斗七星(俗话说“北斗七星一把勺”)当作“时针”、,以“斗头”(即前四颗星)为中心从东北方(“寅”的方位)顺时针旋转,则会依次出现“建卯”“建辰”“建巳”……“建亥”等天象,按照天体运行的固有规律,斗柄每转动一辰(或一方位),表示时间已过去一个月(或可从中辨别出它正在指向东北方);“时针”移动满一周表示时间刚好过了一年(当然中间还有“闰余”方面的事,姑略谈)。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