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贰师:èrsh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指贰师城。《史记·大宛列传》:“且贰师马,宛宝马也。”金赵秉文《西汉论》:“武帝非实知卫霍之才,特以私卫后之亲耳。以李广利征贰师準之,可见。”2.指汉贰师将军李广利。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深晓,以为僕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説,遂下於理。”北周庾信《见征客始还遇猎》诗:“贰师新受詔,长平正凯归。”清王士禛《和沉石田钩弋夫人歌》:“汉家竞説贰师功,卫霍勋名甲第同。”★地名。为汉代大宛国地名。产良马,拒献汉朝,武帝命李广利征伐之,取善马,号为「贰师将军」。
1、大宛国贰师城外高山上有一种野马,奔跑如飞,任何人都捉弄它不着,号为“天马”。
2、明宋濂《龙马赞》:“陋彼汉将军,空围贰师城;乃知天子在树德,不必连年徒用兵。
3、因为目的是去贰师城取回良马,故号“贰师将军”。
4、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
5、贰师将军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前去攻打郁成。
6、汉军进至大宛,围攻贰师城达四十多天。
7、以后将军名号日益繁多,如骁骑、楼船、材官、伏波、贰师、度辽、龙骧等,或以所领部队(如骁骑、材官),或因奉行的任务(如李广利攻贰师城),甚至或因童谣,随立名目。
8、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
9、因贰师城而得名。
10、来到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后,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因为在西域用兵以骑兵为主,而良马是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
11、以后将军名号日益繁多,如骁骑、楼船、材官、伏波、贰师、度辽、龙骧等,或以所领部队(如骁骑指骑兵、材官是指辎重),或因奉行的任务(如李广利西域大宛国的贰师城就封为贰师将军)。
12、2月,汉天子欲救李陵归汉,乃发天下七科谪及勇敢士,遣海西侯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将六万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郡,公孙敖为因于将军将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郡,按道侯韩说为游击将军步兵三万人出五原郡,路博德为强弩都尉将步兵万余人与李广利会。
13、当时分作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即鄯善,今若羌东北)、于阗(今和田)、莎车、疏勒(今喀什)、桃槐、贵山城(前苏联撒马尔罕)、贰师城(前苏联境内)而达大月氏(前苏联阿姆河流域中部)、安息(即波斯、今伊朗),再往西达于条支(今伊拉克)、大秦(即罗马帝国,今地中海东部一带)。
14、耿恭见状,仰天长叹道:“闻昔贰师将军(即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
15、出使大宛王国的使节向皇帝刘彻报告说,大宛王国贰师城(乌孜别克哈马特城)有一种世界上最好的马,名“汗血马”,流出来的汗像血一样,每天能跑五百公里。
16、武帝闻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今苏联乌腊提尤别)?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去换良马。
17、《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
18、目的是到贰师城取回良马,所以号称“贰师将军”。
19、现在甘延寿、陈汤不劳汉师,不费斗粮,斩郅支之首,功高百倍于贰师将军。
20、贰师城的马是我大宛的宝马,岂能换与贵国,休得妄想。
21、汉朝使者出使西域的渐渐多起来,那自少年时代就随着出使的人,大多都把自己熟悉的情况向天子汇报,说:“大宛有好马,在贰师城,他们把它藏匿起来,不肯给汉朝使者。
22、司马迁遇到多疑的汉武帝和一群阿谀无道的宠幸,好心做了驴肝肺,被以“诬上”和“沮贰师”的恶名处以死刑,后经司马迁自己的申请改为宫刑。
23、攻贰师城),甚至或因童谣(如龙骧),随立名目。
25、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
26、指贰师城,在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的奥什(或译作奥希)。
27、汉桓宽《盐铁论?西域》:“初贰师不克宛而还也,议者故使人主不遂忿,则西域皆瓦解而附於胡。
28、及勇敢士,遣海西侯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将六万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郡,公孙敖为因于将军将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郡,按道侯韩说为游击将军步兵三万人出五原郡,路博德为强弩都尉将步兵万余人与李广利会。
29、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
30、《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时汉军正任文将兵屯玉门关,为贰师后距。他们经过四个多月的时间,构筑了若干前后距离为5-25公里的防御地区。
31、在大宛的贰师城,被国王收藏起来,拒不让汉的使者观看。
32、武帝爱大宛贰师城善马派使者持重金以请宛王匿马不予并杀使者。
33、来到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后,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因为在西域
34、以后将军名号日益繁多,如骁骑、楼船、材官、伏波、贰师、度辽、龙骧等,或以所领部队(如骁骑、材官),或因奉行的任务(如李广利攻贰师城),甚至或因童谣(如龙骧,见该条),随立名目。
35、贰师乃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战十馀日。
36、汉贰师城地也。
37、发天下七科谪及勇敢士,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六万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因?将军公孙敖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游击将军韩说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强弩都尉路博德步兵万余人与贰师会。
38、译文:耿恭见状,仰天长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
39、不满,因此他们把汗血宝马藏匿到了贰师城,不让汉使看见。
40、⑶“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
41、《汉书》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明宋濂《龙马赞》:“陋彼汉将军,空围贰师城;乃知天子在树德,不必连年徒
42、此次远征,主要在夺取大宛贰师城的宝马,故号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表示志在必得。
43、故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近事之功则高于安远、长罗,而大功未著,小恶数布,臣窃痛之!
44、为扭转对匈奴作战不利形势,制止匈奴南掠,四年春,汉武帝刘彻征发全国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及勇敢士,以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骑兵6万、步兵7万出朔方(郡治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强弩将军路博德率万余人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与贰师会合;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3万人出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因?将军公孙敖率万骑、步兵3万出雁门。
45、公元前一○四年(太初元年),汉武帝为了得到大宛的好马,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因大宛贰师城产好马故名)前后带领了十多万人,出征大宛,经历了四年,取得胜利。
46、徒勤六月之战,侵轶无厌;空尽贰师之兵,凭凌滋甚。
47、《汉书?匈奴传上》:“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十馀日。
48、攻破大宛首都贰师城,杀其国王胡毋寡,获所谓“宝马”十余匹带回汉土的故事。
49、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