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极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92
更新于

虚极:xūj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指太空。唐于邵《唐释奠武成王乐章·送神》:“返归虚极,神心则悦。”唐独孤及《梦远游赋》:“思欲冲三清,出五浊,乘陵虚极,与造物者为伍。”

1、早在先秦时期,老子提出了道家修养的主旨为“致虚极,守静笃”。

2、所谓无欲观妙,就是进入虚极静笃无为之妙。

3、如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致虚极,守静笃”的见解

4、致虚极,守静笃。

5、不假虚极静笃,万难居尘出尘。

6、若径作炼神还虚者,工夫至虚极静笃时,精自化?,?自化神。

7、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8、抱一无离,虚极静笃,方观其复。

9、如何充分发挥“玄览”的职能,老子认为应该进行“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的修炼

10、它倡导“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返朴归真,通过“致虚极,守静笃”“心斋”“坐忘”的正静定修炼,达到“天人合一”的道家境界。

11、必须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才能进入虚极静笃。

12、动之徐生”;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13、如《道德经》(10章)“载营魄抱一”,“致虚极,守静笃。

14、甚至,至虚极,守静笃,会出现呼吸顿断。

15、如能做到“虚极、静笃”,谓之性空。

16、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

17、我们的古人讲“致虚极,守静笃”。

18、古之善之为道者,“致虚极、守静笃”、“上德若谷、上白若辱”。

19、①《本草经疏》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薄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肝气不平,以致伤肝吐血者不宜用也。

20、虚极静笃,必须经过恍惚杳冥之时。

21、故形意拳要求练形神合一,进而追求“虚极静笃时,则还于先天本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不可也”的高超境地

22、主要用于五劳虚极所致正虚而致血瘀之证。

23、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24、故当天真复还,温之养之,谨封牢藏,虚极静笃,阳气充足,静极又动,灵苗发现,吕祖所谓中霄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帏之时。

25、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26、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27、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

28、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29、要求人们“致虚极,守静笃。

30、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31、如有志者,得观止法,悟踵息真机,工深静笃,即观冲脉。道家讲致虚极,守静笃;儒家讲燕坐,讲知止;佛家讲禅定。

32、于虚极静笃、寂定空冥时,一灵独耀,神光晃晃,全体内外,浑成一片,心明性见,究竟涅盘,便自顿超直入先天地境界矣。

33、恍惚者指似来非来,若有若无,杳冥者深昧莫测也,这些联兆景象只有在“至虚极”、“守静笃”中体验之,稍纵即逝

34、认为内丹的锤炼,一为虚无大道,即「虚极静至,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二为以神驭气,即「虚静以为体,火符以为

35、静中才一动”,所谓阴极阳生、虚极静笃之际也。

36、此汤大补元气,温肾壮阳,用于元气虚极,体虚欲脱;或肾阳虚衰,精血亏虚,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繁,腰膝酸痛,头晕耳聋,精神疲乏等。

37、最后,五脏虚极,气血津液耗竭阴阳不能维系,则阴阳离绝而死亡。女为妃,孝嗣被诛离绝,少帝送少姬二人与之,宝玄恨望,密有异计。

38、道家讲致虚极,守静笃;儒家讲燕坐,讲知止;佛家讲禅定。

39、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dǔ)。

40、再听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

41、致虚极,守静笃(dǔ)。

42、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43、至虚极,守静笃。

44、如:“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五章),“致虚极,守静笃”(十六章),“道常无名,朴。

45、又说:“所谓兴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极虚极活,极沈极郁,若远若近,可喻不可喻,反复缠绵,都归忠厚。

46、“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

47、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涤除玄览”的思想。

48、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标签: 虚极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虚极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0980.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